一、背景介绍
草原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重要的陆地植被类型之一,分布面积广泛。中国的草原面积为3.55亿公顷,是世界草原总面积的6%~8%,居世界第二。此外,草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土、净化空气、固碳、调节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自2003 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退牧还草”政策以来,在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退牧还草”并不是禁止放牧,除了部分区域禁牧外,很多草原实行划区轮牧以及生长季休牧。合理的放牧政策是带动区域经济、防止草原沙漠化及保障民生的关键,放牧优化问题的研究也为国家、政府制定放牧政策和草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国草原主要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温带草原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位于内蒙古高原锡林河流,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0°50′~119°58′,北纬41°30′~46°45′之间,年均降水量340mm。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减少沙尘暴和恶劣天气的发生方面发挥着作用,也是研究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典型区域之一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陆地样带—中国东北陆地生态系统样带(NECT)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草原放牧通常要考虑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单位面积牲畜密度)2个因素。放牧方式可以分为多种,有文献将放牧方式分为以下五种,分别为:全年连续放牧、禁牧、选择划区轮牧、轻度放牧、生长季休牧。放牧强度可以分为四种,分别为:对照、轻度放牧强度、中度放牧强度、重度放牧强度。附件14、15中数据将选择划区轮牧的放牧强度分为:对照(NG, 0羊/天/公顷 )、轻度放牧强度(LGI,
数学建模:2022年中国研究生草原放牧策略与生态环境影响
本文探讨了草原放牧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建模预测不同放牧策略下的土壤湿度和化学性质。针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提出了建立放牧策略模型,以最小化沙漠化程度和土壤板结化。同时,分析了降水、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旨在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6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