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变换:理论、应用与构建
1. 小波变换基础
1.1 小波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首先,我们来看小波函数 $\psi(t)$ 的定义。它满足如下关系:
[
\Psi(\omega) = \frac{2G_s^ (-e^{j\omega})}{e^{j\omega}}\Phi(\frac{\omega}{2})
]
对应的时域表达式为:
[
\psi(t) = 2\sum_{n=-\infty}^{\infty}(-1)^{n + 1}g_s^ (n - 1)\varphi(2t - n)
]
这个函数具有一些有用的性质:
- 它属于 $L^2$ 空间,这是根据 Riesz–Fisher 定理得出的,因为 $\sum_{n}|g_s(n)|^2$ 是有限的。
- $\psi(t) \in W_0$,并且 ${\psi(t - n)}$ 是 $W_0$ 的正交基。进一步地,${2^{k/2}\psi(2^kt - n)}$ 是 $W_k$ 的正交基,当 $k$ 和 $n$ 遍历所有整数时,${2^{k/2}\psi(2^kt - n)}$ 构成了 $L^2$ 空间的正交小波基。
1.2 多分辨率分析与小波基的构建
要构建 $L^2$ 空间的小波基,关键在于构建 $V_0$ 的正交基 ${\varphi(t - n)}$。如果 $\varphi(t)$ 满足以下条件:
- $\varphi(t) \in L^2$ 且生成正交多分辨率,即空间序列 ${V_k}$ 满足多分辨率定义的六个性质。
- ${\varphi(t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