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云服务平台深度剖析:AWS、Windows Azure与NASA Nebula
1. 云服务核心考量因素
在选择云服务时,有几个核心因素需要重点考虑:
-
地理分布
:主要云服务提供商通常在多个地理位置设有服务中心,这有助于云消费者将服务与终端用户更紧密地结合,提高服务连续性。例如,亚马逊和微软在全球拥有多个数据中心。
-
用户界面与服务器访问
:云服务提供商通过设计直观的用户界面,让云消费者无需处理复杂的技术细节,就能轻松访问和使用云服务。同时,借助单窗格管理视图,可帮助客户完成从配置、供应到管理和监控的整个云计算生命周期。
-
自动扩展与负载均衡
:自动扩展可根据预定义的服务级别缩放配置,按需获取或释放计算资源;负载均衡则将应用程序任务分配到可用的计算资源上,以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计算能力和增强系统可靠性。不同的商业云供应商可能支持不同类型的扩展和负载均衡服务。
-
服务级别协议(SLA)
:SLA 正式定义了云服务提供商与云客户之间的服务合同,明确了服务内容、性能评估方式、危机管理计划和服务终止方式等方面。通常,SLA 可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进行协商。
2. 亚马逊网络服务(AWS)
2.1 架构
AWS 架构包含六个层次:
-
物理基础设施层
:亚马逊不断扩展其全球基础设施,目前在九个地区设有数据中心。AWS GovCloud(美国)专为美国政府机构和客户设计,可满足特定的监管和合规要求。此外,亚马逊在边缘位置提供 CloudFront 和 Route 53 服务,以降低内容交付的延迟。
-
基础设施构建块层
:提供各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如通过 Amazon EC2 提供按需计算能力,通过 Amazon S3 和 EBS 提供无限存储,通过 Amazon VPC、Elastic LB 和 Amazon Route S3 提供网络功能。
-
平台构建块层
:提供不同的平台即服务(PaaS),如 CloudFront 可帮助云消费者在全球 21 个边缘位置配置和交付内容;消息服务允许云消费者使用不同的语言和 API 轻松且经济高效地编写应用程序;Amazon Simple E-mail Service(SES)可快速且经济高效地发送批量和事务性电子邮件。
-
跨服务层
:实现高级云服务管理,如安全、监控和自动化。
-
工具和 API 层
:提供不同的工具和 API,用于访问底层的 AWS。
-
应用层
:应用程序可以迁移和部署到亚马逊云平台,并配置为集成不同的 AWS 服务,以最好地服务云消费者。
2.2 EC2 的一般特性
- 可扩展性 :EC2 提供自动扩展服务,允许消费者根据预定义条件(如响应时间和 CPU 利用率)自动扩展或缩减计算容量。此外,Cross Service 层的 Elastic Beanstalk 和 CloudFront 服务也可用于实现可扩展性。
- 兼容性 :由于 Amazon EC2 开创了云服务市场,其实现通常被视为不同云服务的事实上的标准,许多新的云服务提供商遵循其接口。
- 部署和接口 :AWS 提供多种工具和 API 来访问和管理云服务,如 AWS Management Console 是一个简单直观的基于 Web 的用户界面,同时还提供适用于 Android 和 iOS 系统的移动应用程序。
- 虚拟机管理程序 :EC2 是基于 Xen 的半虚拟化环境,使用经过大量修改和适配的 Xen 版本。
- 可靠性 :Amazon EC2 的 SLA 保证所有 Amazon EC2 区域的可用性为 99.95%,其他 AWS 服务(如 CloudFront)的可用性承诺一般为 99.9%。
- 操作系统支持 :EC2 支持在其虚拟机上运行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
- 成本 :EC2 具有灵活的多价格模型,包括按需实例、预留实例和现货实例。消费者可以根据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模型来降低成本。
2.3 主要用户与综合评价
- 主要客户 :亚马逊在 2011 年占据了约 59% 的云服务市场份额,Amazon EC2 为许多流行的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如 NASA 和 IBM)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客户提供支持。
- 成熟度 :AWS 于 2002 年 7 月推出在线服务,2006 年推出 Amazon S3 和 Amazon EC2。自推出以来,AWS 凭借其早期进入市场、快速创新和灵活的云服务,成为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
- 社区反馈 :EC2 提供多种云服务,拥有最大的云市场份额。但最大的担忧是潜在的停电可能导致整个区域服务中心瘫痪,这对客户对云计算技术的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
- 使用复杂度 :AWS 提供用户友好的 Web 工具、SDK、IDE 工具包和命令行工具,方便用户访问和管理云服务。通过 SDK,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或平台集成 AWS 服务。
3. Windows Azure
3.1 架构
Windows Azure 由微软提供,同时提供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其架构包括计算、数据服务、网络、应用服务、商业、本地开发环境和管理门户等组件。目前,在八个地区设有数据中心,包括美国东部、西部、中部,欧洲北部和西部,以及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3.2 一般特性
-
可扩展性
:在 Windows Azure 中,计算资源可以与存储分离,实现计算和存储的独立扩展。2012 年,Windows Azure 团队构建了新的扁平网络系统,提高了网络连接的带宽,更好地支持高性能计算(HPC)应用程序。当前的 Azure 存储为 2012 年 6 月 7 日之后创建的单个存储账户提供了一定的可扩展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 指标 | 详情 |
| ---- | ---- |
| 容量 | 高达 200 太字节(TB) |
| 事务处理 | 每秒高达 20,000 个实体/消息/Blob |
| 地理冗余存储账户带宽 | 入站:高达 5 吉比特每秒;出站:高达 10 吉比特每秒 |
| 本地冗余存储账户带宽 | 入站:高达 10 吉比特每秒;出站:高达 15 吉比特每秒 | - 兼容性 :多个微软产品与 Windows Azure 集成,如消费者可以使用 Microsoft SQL Server 访问和操作 SQL Azure 数据库,使用 Microsoft WebMatrix 和 Visual Studio 远程访问、更新、部署和配置 Windows Azure 上的应用程序。
- 部署和接口 :Windows Azure 提供管理门户和强大的命令行工具,方便云消费者和终端用户管理应用程序和云服务。此外,还提供基于 REST 的服务 API 用于管理和部署。
- 虚拟机管理程序 :Windows Azure Hypervisor 是专门为微软特定的同质数据中心环境优化设计的,目前不单独作为产品提供给云消费者和终端用户。
- 可靠性 :Windows Azure 保证 99.95% 的计算可靠性和 99.9% 的角色实例和存储可靠性,并提供多种机制确保可靠性,如 Azure Service Bus Queues 队列机制。
- 操作系统支持 :Windows Azure 目前支持在虚拟机上运行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
- 成本 :Windows Azure 没有前期成本,成本根据计算使用情况计算,包括网站成本、虚拟机成本、云服务成本、移动服务成本和数据管理成本等。支付计划包括按需付费、6 个月计划和 12 个月计划,微软提供官方成本计算器方便用户估算成本。
3.3 主要用户与综合评价
- 主要客户 :Windows Azure 在各个行业和社区得到广泛应用,如澳大利亚零售商 Harvey Norman 使用其云服务降低在线特价网站的风险和资本成本;Hogg Robinson Group 使用 Windows Azure Mobile Service 将核心旅行平台扩展到移动设备;华盛顿大学将 Michelangelo 自助服务报告系统迁移到 Windows Azure 以解决可扩展性问题。
- 成熟度 :Windows Azure 于 2008 年 10 月宣布推出,随后在 2009 年 3 月推出 SQLAzure 关系数据。自推出以来,不断更新和添加新的服务和功能。
- 社区反馈 :Windows Azure 是最受欢迎的商业云服务之一,提供 PaaS 和 IaaS 类型的云服务。其与 .NET 环境的兼容性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并且对开源社区的接纳策略有望在未来增加其市场份额。
- 使用复杂度 :Windows Azure 提供易于使用的管理门户和强大的命令行工具,使用 PaaS 服务可以降低使用复杂度,因为用户无需部署整个计算环境。
4. NASA Nebula
4.1 架构
Nebula 是由 NASA 提供的联邦云计算服务,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它旨在通过私有云支持 NASA 的科学任务。其架构组件包括 IaaS 服务,可让云客户按需启动功能齐全、联网的虚拟机。此外,Nebula 提供多种存储服务,可随时随地存储和检索大量科学数据。
4.2 一般特性
- 可扩展性 :Nebula 旨在为科学研究提供高度可扩展、可靠、安全、快速且经济实惠的基础设施,希望最终实现自动扩展功能。但由于应用程序限制,目前仅实现了有限的可扩展性。
- 兼容性 :Nebula 从一开始就设计为提供与 Amazon EC2 兼容的服务,通过利用 Eucalyptus API 进行虚拟机控制,实现了与 Amazon EC2 平台及其克隆版本的兼容性。
- 部署和接口 :Nebula 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和一组命令行工具,用于管理虚拟机、网络访问权限等。
- 虚拟机管理程序 :Nebula 使用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管理程序。
- 可靠性 :目前,Nebula 仍处于实验阶段,随着软件的逐步开发,可靠性有望得到提高。
- 操作系统支持 :Nebula 支持 Ubuntu 和 CentOS 两种 Linux 发行版。
- 成本 :Nebula 是开源软件,本身无需成本,但可能会产生运营成本,目前尚无公开的运营成本信息。
4.3 主要用户与综合评价
- 主要客户 :Nebula 是联邦政府为联邦计算构建的首批云解决方案之一,白宫是其公开推出时的首个客户。
- 成熟度 :Nebula 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在一些先驱项目中,已报告了良好的系统性能和令人满意的结果。
- 社区反馈 :美国首席信息官赞扬 Nebula 帮助 NASA 有效地让公众参与科学活动。
- 使用复杂度 :设置 Nebula 的初始环境和启动实例的过程较为复杂,但添加更多节点进行集群扩展的步骤较为简单。由于 Nebula 仍处于早期阶段,当实例启动失败时,有时需要手动干预。
5. 三大平台对比
| 对比项 | Amazon EC2 | Windows Azure | NASA Nebula |
|---|---|---|---|
| 服务中心地理分布 | 九个地理区域设有中心 | 美国 4 个中心,欧盟 2 个中心,亚洲 2 个中心 | 分布在 9 个 NASA 中心、喷气推进实验室和 NASA 总部的 400 个 Nebula 账户 |
| 可扩展性 | 自动扩展服务 | 计算和存储独立可扩展性 | 有限的可扩展性 |
| 兼容性 | 亚马逊云平台标准被许多开源解决方案支持 | 暂无相关信息 | 与 Amazon EC2 兼容 |
| 部署接口 | AWS 管理控制台、Android 移动应用 | 管理门户、命令行工具、REST 服务 API | 图形用户界面和命令行工具 |
| 虚拟机管理程序 | Xen | 专门为 Windows Azure 设计 | KVM |
| SLA 定义的可靠性 | SLA 保证所有 Amazon EC2 区域 99.95% 的可用性 | 99.95% 的计算可靠性和 99.9% 的角色实例和存储可靠性 | 暂无相关信息 |
综上所述,亚马逊 EC2 和 Windows Azure 作为成熟的商业云服务,在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色;NASA Nebula 作为私有云,在内部实现中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并对高级科学计算显示出有前景的支持。在选择云服务时,用户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要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6. 对不同类型用户的适用性分析
6.1 大型企业用户
- 亚马逊 EC2 :大型企业通常业务复杂,对云服务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要求较高。亚马逊 EC2 的自动扩展服务能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计算资源,应对业务高峰和低谷。其广泛的兼容性使得企业可以方便地迁移现有的应用程序,且在全球多个地区设有数据中心,能满足企业全球化业务布局的需求。例如,一些跨国企业可以利用 EC2 的地理分布优势,将服务部署在离用户更近的区域,提高服务响应速度。
- Windows Azure :对于使用微软技术栈的大型企业来说,Windows Azure 具有天然的优势。其与微软产品(如 SQL Server、WebMatrix、Visual Studio 等)的深度集成,方便企业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部署和管理。同时,Windows Azure 提供的计算和存储独立可扩展性,能满足企业对不同资源的灵活调配需求。像一些金融企业可能会使用 Windows Azure 来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利用其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
- NASA Nebula :虽然 Nebula 目前主要服务于 NASA 内部的科学计算任务,但对于一些有类似科学计算需求的大型企业,如科研机构、能源企业等,Nebula 的开源特性和对科学数据处理的支持可能具有吸引力。不过,由于其目前处于早期阶段,使用复杂度较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实力来进行部署和维护。
6.2 中小企业用户
- 亚马逊 EC2 :中小企业通常预算有限,需要灵活的成本控制。EC2 的多价格模型(按需实例、预留实例和现货实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种选择。按需实例适合业务波动较大、对成本敏感的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付费,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EC2 丰富的工具和 API 也方便中小企业进行快速开发和部署。
- Windows Azure :Windows Azure 的 PaaS 服务对于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使用 PaaS 服务可以节省企业部署整个计算环境的成本和精力,企业只需关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业务逻辑。此外,微软提供的官方成本计算器能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估算成本,进行预算规划。
- NASA Nebula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Nebula 的使用复杂度可能是一个较大的障碍。但如果企业有特定的科学计算需求,且对成本较为敏感,Nebula 的开源特性可能会吸引它们。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企业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时间来解决技术难题。
6.3 科研机构用户
- 亚马逊 EC2 :科研机构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进行复杂的计算。EC2 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可扩展性可以满足科研项目的需求。例如,在气象研究、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科研人员可以利用 EC2 的自动扩展服务,在需要时快速增加计算资源,提高研究效率。
- Windows Azure :Windows Azure 对高性能计算(HPC)应用的支持,使其在科研领域也有一定的优势。科研机构可以利用其计算和存储独立可扩展性,更好地管理和处理科研数据。同时,与微软产品的集成也方便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 NASA Nebula :作为专门为支持科学任务而设计的云服务,Nebula 对科研机构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可以满足科研机构对数据安全、隐私和特殊计算需求的要求。例如,在天文学研究中,Nebula 可以为处理大量的天文观测数据提供支持。
7. 云服务选择的决策流程
graph LR
A[明确业务需求] --> B[评估预算]
B --> C[考虑技术要求]
C --> D[分析地理分布需求]
D --> E[对比可扩展性]
E --> F[考量兼容性]
F --> G[评估可靠性]
G --> H[分析使用复杂度]
H --> I[综合比较选择]
- 明确业务需求 :首先要确定企业或机构的核心业务需求,例如是进行数据存储、应用程序开发、科学计算还是其他任务。
- 评估预算 :根据业务需求和预期的使用规模,评估可承受的云服务成本。不同的云服务提供商有不同的定价策略,需要综合考虑。
- 考虑技术要求 :分析现有的技术栈和开发环境,选择与自身技术相兼容的云服务。例如,如果企业主要使用微软技术,Windows Azure 可能更合适;如果需要遵循行业标准接口,亚马逊 EC2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分析地理分布需求 :如果业务具有全球化特点,需要考虑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地理分布,以确保服务的低延迟和高可用性。
- 对比可扩展性 :评估云服务的可扩展性,确保在业务增长时能够方便地增加计算资源,而在业务低谷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 考量兼容性 :检查云服务与现有应用程序、工具和系统的兼容性,避免迁移过程中出现问题。
- 评估可靠性 :了解云服务提供商的 SLA 承诺和实际的可靠性记录,确保服务的稳定性。
- 分析使用复杂度 :考虑团队的技术能力和运维经验,选择使用复杂度合适的云服务。对于技术实力较弱的团队,可能更适合选择提供简单易用界面和管理工具的云服务。
- 综合比较选择 :根据以上各项因素的评估结果,综合比较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优缺点,做出最终的选择。
8. 未来云服务发展趋势及对三大平台的影响
8.1 发展趋势
- 混合云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用混合云架构,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灵活的计算资源调配。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集成 :云服务提供商将更多地集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功能,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和工具。
- 绿色云计算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云服务提供商将更加注重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技术降低能耗。
8.2 对三大平台的影响
- 亚马逊 EC2 :凭借其广泛的服务和庞大的市场份额,EC2 有能力快速集成新的技术和功能。在混合云方面,EC2 可以与企业的私有云进行无缝集成;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亚马逊已经推出了相关的服务,EC2 可以为这些服务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
- Windows Azure :微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Windows Azure 可以更好地集成这些技术,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同时,微软对开源社区的积极态度也有助于其在混合云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 NASA Nebula :作为专注于科学计算的云服务,Nebula 可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绿色云计算方面,NASA 可能会推动 Nebula 采用更环保的技术,以满足科研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9. 总结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云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实现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亚马逊 EC2、Windows Azure 和 NASA Nebula 作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云服务平台,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亚马逊 EC2 以其成熟的商业服务、广泛的兼容性和强大的可扩展性,适合大型企业和对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Windows Azure 凭借与微软产品的深度集成和对高性能计算的支持,吸引了使用微软技术栈的企业和科研机构;NASA Nebula 则以其对科学计算的专注和开源特性,为科研领域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在选择云服务时,用户应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预算、技术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各个平台的特点,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随着云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平台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