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IC时钟

文章介绍了时钟信号的重要性,包括其概念、关键性质如时钟偏移和抖动,以及时钟源的类型。时钟管理涉及门控、分频和切换,对于SoC芯片设计至关重要。通常,复杂的SoC芯片会使用外部晶振结合内部PLL和分频器来生成所需的各种时钟频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前言

1. 时钟的概念与性质

2. 时钟源

3. 时钟管理模块

3.1. 时钟门控

3.2. 时钟分频

3.3. 时钟切换


前言

        时钟信号对于整个芯片的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芯片级的时钟信号质量不高,会导致许多不受控的异常bug。

        本人目前还尚未接触芯片级时钟设计的工作,所写也均是从网上浏览得到的,会在每个部分标记出出处以及网站。做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记录下所浏览到的知识。


1. 时钟的概念与性质

        时钟信号,是数字电路的心脏,控制着整个数字电路的状态切换。时钟信号本质仍然是数字信号,即在逻辑0与逻辑1之前不断周期切换。

        时钟信号本身指标有幅值、周期、占空比、上升沿时间以及下降沿时间。不过时钟/时钟树还会关注一些关键指标:

  • 时钟偏移(clock skew):同一个时钟信号在到达分支的寄存器的时钟端口过程中,都存在有线网等延时,由于延时,到达寄存器时钟端口的时钟信号存在有相位差,也就是不能保证每一个沿都对齐,这种差异称为时钟偏移(clock skew),也叫时钟偏斜。
  • 时钟抖动(clock jitter):相对于理想时钟沿实际时钟存在不随时间积累的、时而超前、时而滞后的偏移称为时钟抖动,简称抖动。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于电子产品的心脏-时钟 - 时钟信号的关键指标 - 知乎) 

        jitter时钟频率无直接关系,其可分为随即抖动(Random Jitter,简称Rj)和固有抖动(Deterministic jitter)。

        时钟的偏移和时钟的抖动都影响着时钟网络分枝的延迟差异(相位差异),在Design Compiler里面,我们用时钟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来表示这两种情况的影响。

  • 时钟转换时间(clock transition):时钟的上升沿跳变到下降沿或者时钟下降沿跳变到上升沿的时间。对于理想的时钟,时钟转换时间为0,反映到图像上则是边沿为直上直下的。但在实际情况下,时钟高低电平是逐渐过渡过去的,过渡所需的时间即时钟转换时间
  • 时钟延时(clock latency) :时钟从时钟源(比如说晶振)出发到达触发器时钟端口的延时,称为时钟的延时,包含时钟源延迟(source latency)和时钟网络的延迟(network latency),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于数字IC设计:时钟信号知识点全解析 - 知乎

 时钟源延迟(clock source latency),也称为插入延迟(insertion delay),是时钟信号从其实际时钟原点到设计中时钟定义点(时钟的输入引脚)的传输时间,上图是3ns。

时钟网络延迟( clock network latency)是时钟信号从其定义的点(端口或引脚)到寄存器时钟引脚的传输,经过缓冲器和连线产生的延迟(latency),上图是1ns。

 上述内容主要来源于:


2. 时钟源

        芯片中的时钟信号源主要有三种方案:

  • 外部直接输入时钟信号
  • 外部晶振+内部时钟发生器(OSC)
  • 外部晶振+内部时钟发生器(OSC)+内部PLL产生高频时钟+内部分频器得到各种频率的时钟

        从结构复杂度逐渐提升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方案对应芯片的复杂度也是逐渐提升。当芯片逻辑门规模比较小,如一些小规模的ASIC,可能可以考虑第一种时钟方案。而目前SoC芯片主要都采用第三种时钟方案。这个方案的整体思路是先从晶振,时钟发生器产生一个24MHz,再经过PLL产生倍频时钟(高频时钟),最后再经过分频电路产生各种频点的时钟供给各个功能模块。


3. 时钟管理模块

        一颗SoC芯片,并不是仅仅只需要得到时钟信号就足够。对于SoC内部各个单元各个模块、所需的时钟需求也并不相同。因此在时钟设计中,时钟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SoC中,需要的时钟管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向:时钟门控时钟分频以及时钟切换

3.1. 时钟门控

        时钟门控相关的文章有:

        不只是模块级的时钟输入端会放置ICG,在模块内部的寄存器(位宽较大)也可以由DC插入ICG来实现低功耗。

3.2. 时钟分频

        时钟分频主要分为奇偶分频(整数分频)以及小数分频,这部分内容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经分析学习过。[SugerTangYL] 时钟管理(分频器、倍频器、锁相环)Verilog_verilog倍频_SugerTangYL的博客-优快云博客

3.3. 时钟切换

数字IC时钟约束是指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由于电路中引入了多个时钟信号,需要满足一定的时序要求和时钟域划分,以保证电路的正确功能和稳定性。 首先,时钟信号是整个电路中起到同步和节拍控制作用的信号,不同的时钟信号代表着不同的电路操作和逻辑运算。在数字IC设计中,可能会使用多个不同的时钟信号,并且这些时钟信号之间可能存在关系和交互,如主时钟、分频时钟、同步时钟等。 在设计数字IC时,需要对所有的时钟信号进行时序要求和时钟域划分。时序要求包括时钟周期、时钟频率、时钟占空比等,以确保电路在不同时钟信号的条件下能够正确工作。时钟域划分是将整个电路划分为多个时钟域,每个时钟域由一个或多个时钟信号组成,并且在不同时钟域之间需要保证适当的时序关系,以确保正常数据传输和逻辑运算。 为了满足数字IC时钟约束,需要进行以下设计和验证步骤: 1. 时钟规划:根据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各个时钟域的时钟信号,包括主时钟和衍生时钟,并进行适当的时钟分频和时钟倍频。 2. 时钟树设计:设计时钟信号的传输网络,包括时钟缓冲器、时钟分频器、时钟分配器等,以确保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传输。 3. 时序分析:进行时序分析,包括时钟间关系分析和激励响应分析,以确保时钟信号在电路中能够正确传递和响应,并满足时序要求。 4. 时钟域划分和时序关系确认:根据电路复杂性和时序要求,将电路划分为多个时钟域,并进行时序关系确认,以确保不同时钟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逻辑运算正确。 5. 验证和调试:进行电路功能验证和调试,包括时钟域间接口测试和时钟间交互测试,以确保电路的正确功能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数字IC时钟约束是在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时需考虑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的时钟规划、时序分析和时钟域划分,可以确保电路在不同时钟信号下的正确操作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