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工作原理深度解析
1. 以太坊的树结构与根哈希计算
在以太坊中,会构建一种树结构(也称为字典树,trie),并计算根哈希值,将其包含在区块头中。交易在树中进行本地存储,在被序列化为列表后会发送给其他节点或客户端。接收方需要将其反序列化,重新构建交易树,以便根据根哈希进行验证。
以太坊对默克尔帕特里夏树(MPT)进行了一些修改,以更好地适应其实现。它使用十六进制而非二进制,树中的节点有 16 个子节点(对应 16 个十六进制字符),最大深度为 X。十六进制字符在很多地方被称为“半字节”(nibble)。
MPT 的基本思想是,对于单个操作,仅修改最少数量的节点来重新计算根哈希,从而将存储和复杂度降至最低。
2. RLP 编码
RLP 即递归长度前缀(Recursive Length Prefix),是以太坊中用于区块、交易和网络协议消息的数据序列化方法,在数据传输和账户状态数据存储(如在帕特里夏树中)时使用。
与 JSON 和 XML 类似,RLP 更简洁、节省空间、易于实现,且能保证字节级的一致性。它专门用于存储嵌套的原始字节数组,不定义特定的数据类型,如布尔值、浮点数、整数等,也不直接支持键值映射。对于键值映射,建议表示为 [[k1, v1], [k2, v2], …] 的形式,其中键按字典序排序,或者使用具有内置 RLP 编码方案的高级帕特里夏树编码。
需要注意的是,RLP 仅对数据结构进行编码,不关心被编码对象的类型。解码方必须知道要解码的对象类型。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