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空气动力学与升力理论深入解析
1. 升力理论基础
在研究线段的双追踪时,可以将 (0 < χ < π) 的向左追踪对应线段的上侧,将 (π < χ < 2π) 的向右追踪对应线段的下侧。若线段 (0 < z < c) 是一条流线,那么没有流体穿过它,此时可以用一个不可渗透的薄平板来替代该线段。即便忽略平板的厚度,平板上下表面的速度或压力差异也是可以存在的。所以,在讨论 (x = \frac{c}{2}) 处的压力时,需要明确是指上表面还是下表面,即 (z = \frac{c}{2} ± iϵ)(当 (ϵ → 0) 时)。
2. 均匀流与绕圆流动
2.1 复势与流线
考虑 (z) 平面中的复势 (W = q_∞z)(其中 (q_∞) 为正常数),其流函数为 (\psi(z) = \Im W(z) = q_∞\Im z = q_∞y),在水平线上该流函数为常数。这表明实 (z) 轴是一条流线,从 (z = 0) 到 (z = c) 的线段也是流线。进而可知,在 (\zeta) 平面中对应的复势会使 (4|\zeta| = c) 的圆成为流线,该复势为:
[W = q_∞z = q_∞(\zeta + \frac{c}{2} + \frac{c^2}{16\zeta})]
若对常数进行平移,考虑:
[W = q_∞(z - \frac{c}{2}) = q_∞(\zeta + \frac{c^2}{16\zeta})]
对应的流函数为:
[\psi = q_∞y = q_∞η(1 - \frac{c^2}{16|\zeta|^2})]
其中 (η ≡ \Im\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