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匿名性:原理、方案与安全分析
1. 引言
在匿名通信服务中,如何在保障用户匿名性的同时,又能在必要时追踪可疑消息的发送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可撤销匿名性的方案,该方案结合了阈值组签名、盲签名和阈值原子代理重加密等密码学原语,旨在实现完全可追溯性和完全匿名性的平衡。
2. 基本概念
2.1 可疑消息
被执法机构(L)请求的消息被称为“可疑”消息。判断消息是否“可疑”可以基于接收者的地址(如IP地址、URL等)或消息内容。
2.2 需求总结
该方案需要满足以下属性:
1. 能够披露任何给定“可疑”消息发送者的身份,且无需依赖发送者的帮助。
2. 撤销操作应仅对单个用户ID进行去匿名化,不影响其他用户的匿名性(除了匿名集大小减1)。
3. 基于用户ID和“可疑”消息之间的链接,任何实体(用户本身或撤销过程中涉及的实体)都不能对ID进行虚假陈述。
4. 出于隐私原因,ID和“可疑”消息之间的链接不得透露给除L以外的任何实体。特别是,匿名器不得了解有关ID的任何信息。
5. 撤销方案必须与匿名服务的信任模型兼容,即n个匿名器中至少k个必须合作才能对某个用户进行去匿名化,且少于k个匿名器是恶意的。
3. 相关工作
3.1 Mix网络方法
[Golle04]描述了一种Mix网络方法,允许Mix证明自己不是给定“可疑”消息的发送者,但无法识别真正的发送者。
3.2 基于票证的认证系统
[BeFK01]的基于票证的认证系统基于盲签名,旨在防止洪泛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