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管理下的权利委托隐私保护
在当今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个性化服务和业务流程自动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个性化服务会根据用户的属性来提供定制化体验和定价,而业务流程自动化则通过连接自主服务来实现信息系统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有时会委托代理来使用下属服务,这就涉及到属性的披露和权利的委托。然而,当前的身份管理系统在处理代理参与的业务流程时,存在着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相关内容。
1. 电子商务趋势与隐私挑战
电子商务呈现出个性化服务和业务流程自动化两大趋势。个性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贴合其需求的体验,但这也意味着服务提供商需要获取用户的某些属性。业务流程自动化则通过连接各种服务来提高效率,但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能需要将部分个人属性委托给代理,以便代理能够代表用户使用下属服务。
当用户委托代理时,代理可能会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从而形成一个“老大哥”式的角色,这可能导致用户无法确定代理是否会按照约定使用这些属性。为了防止属性的滥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现有用户资料,二是控制属性的收集。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用户对服务行为有一定的了解,而这在实际中往往难以实现。
匿名服务可以防止基于连接数据的用户画像,但不适用于个性化服务。身份管理可以让用户控制属性的披露,但当前的身份管理系统在处理代理参与的业务流程时,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导致代理可能获取用户的完整身份信息,从而威胁到用户的隐私。
2. 身份管理下的隐私保护
Alan F. Westin将隐私定义为个人、群体和机构自主决定何时、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向他人传达关于自己信息的权利。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1983年关于德国人口普查的判决中,进一步扩展了这个定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