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未来人人都将拥有医疗顾问

目录

前言

一、AQ是什么?不止于问答的"AI健康管家"

二、为什么做成独立的App?

三、AQ的背后:技术、生态与"共建"模式

3.1 技术底座:蚂蚁医疗大模型

3.2 生态战略:"共建"模式是核心

四、AI能否成为医疗信息的"净水器"?

五、群雄逐鹿:AI医疗赛道的未来与变数

结语:当技术回归服务的本质


  🎬 攻城狮7号个人主页

🔥 个人专栏:《AI前沿技术要闻》

⛺️ 君子慎独!

 🌈 大家好,欢迎来访我的博客!
⛳️ 此篇文章主要介绍 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
📚 本期文章收录在《AI前沿技术要闻》,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查看!
⛺️ 欢迎各位 ✔️ 点赞 👍 收藏 ⭐留言 📝!

前言

        在数字信息的洪流中,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第一站。然而,当问题关乎我们最珍视的"健康"时,这个信息海洋却显得波涛汹涌,甚至暗藏礁石。

        许多人对此或许都有过切肤之痛。多年前的"百度医疗广告事件"就曾以惨痛的方式敲响警钟:当商业利益凌驾于生命健康之上,搜索引擎推荐的可能不是良方,而是通往悲剧的陷阱。时至今日,"上网看病,癌症起步"的黑色幽默依然精准地讽刺着当前互联网医疗信息环境的乱象——我们渴望得到专业、可靠的解答,却往往被淹没在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和真假难辨的"伪科普"之中。

        在这个背景下,科技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AI医疗,试图用技术的力量,为这片浑浊的水域带来一丝清澈。2025年6月26日,蚂蚁集团正式发布了一款全新的AI健康应用"AQ",并以独立App的形式推向市场。这不仅是蚂蚁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十余年后的一个里程碑式产品,也代表着AI技术在普惠医疗方向上的一次重要探索。

        那么,AQ究竟是什么?它与市面上其他的健康咨询工具有何不同?蚂蚁集团为何要将其从庞大的支付宝生态中剥离,独立运营?它背后又依托着怎样的技术底座和战略雄心?最重要的是,它能否真正成为我们每个人的"AI健康管家",让我们离健康生活更近一步?

一、AQ是什么?不止于问答的"AI健康管家"

        初次打开AQ,最直观的感受是其极致的简洁。与许多功能繁杂的App不同,AQ的主界面几乎只有一个对话框,仿佛在告诉你:"有任何健康问题,直接问我就好。"

        这种设计的背后,是一种"对话即服务"(Conversation as a Service)的理念。但如果仅仅把它看作一个医疗版的ChatGPT,那就大大低估了它的能力。AQ的核心定位,是一个全能的"AI健康管家",它试图通过AI,将专业的医疗知识、复杂的医疗流程和持续的健康管理无缝地整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AQ的核心功能:

(1)智能追问的"AI问诊员"

它能像真人医生一样进行多轮追问,而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通过引导用户提供关键信息,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健康建议,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的误判和焦虑。

(2)看懂图文的"多模态助手"

        用户可以拍照上传体检报告、药品包装、皮肤状况等图片。AQ能精准识别内容,解读异常指标、设置用药提醒、给出初步建议,大大降低了理解专业医疗信息的门槛。

(3)连接真实服务的"枢纽"

        AI咨询后,它能根据结果无缝衔接下一步,如推荐线上问诊、匹配线下挂号等。它打通了超5000家医院资源,将虚拟咨询与现实医疗连接成一个服务闭环。

(4)7x24小时在线的"名医AI分身"

        AQ联合了近200位三甲名医,深度学习其临床经验和诊疗思路,打造出AI分身。这让普通用户随时能获得顶级专家的建议,有效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不均的问题。

(5)主动管理的"健康数据分析师"

        通过打通智能穿戴设备,AQ能持续追踪用户的血糖、睡眠等健康数据。当数据异常时,它会主动发出预警,实现了从"被动应答"到"主动健康管理"的升级。

二、为什么做成独立的App?

        在AQ发布之前,其核心功能的前身——"AI健康管家",一直内嵌于支付宝的医疗健康频道中。那么,蚂蚁集团为何要"大费周章",将其独立出来,运营一个全新的App呢?

        这背后,是产品理念和战略决心的双重考量。

        首先,从用户体验来看,专注才能极致。 支付宝作为一个国民级的"超级App",承载了金融、生活、政务等方方面面的服务。这种"大而全"的模式固然方便,但也意味着任何单一功能的入口都相对较深,界面也更容易变得臃肿。对于医疗健康这样一个需要高度专注和信任的场景,将它置于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用户很难获得沉浸式、连贯性的体验。

        蚂蚁集团副总裁张俊杰在采访中提到,过去支付宝的医疗健康频道像一个"货架",用户需要自己去寻找服务。而独立的AQ,则通过对话式交互,将所有服务"串"了起来,主动推送到用户面前。一个独立的App,可以打造一个更纯粹、更简洁、以对话为核心的交互界面,这对于实现"管家式"服务至关重要。

        其次,从产品能力来看,独立才能强大。 "健康管家"的愿景,要求产品具备主动、及时的触达能力。例如,实时监测穿戴设备数据并在异常时发出预警,这就需要App与手机操作系统有更深度的整合,以便在后台持续同步数据并推送重要通知。作为一个独立App,AQ在获取系统权限、优化后台性能、打造品牌认知等方面,都比作为一个"小程序"或内嵌页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优势。

        最后,从战略决心来看,独立代表承诺。将医疗健康业务以独立App的形式推出,是蚂蚁集团向外界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这是一项长期投入的核心战略,而不仅仅是支付宝众多引流功能中的一个。这有助于建立用户和合作伙伴(医院、医生)的长期信心。正如张俊杰所说:"AQ的发布代表了蚂蚁坚定投入医疗健康的决心,这是一个开始,但绝对不止于此。"

        因此,"出支付宝记"并非简单的功能平移,而是蚂蚁医疗健康业务从"频道"思维到"产品"思维,从"流量"逻辑到"服务"逻辑的一次关键跃迁。

三、AQ的背后:技术、生态与"共建"模式

        一款成功的AI产品,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底座和健康的生态系统。AQ的背后,正是蚂蚁集团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独特的"共建"战略。

3.1 技术底座:蚂蚁医疗大模型

        AQ的技术引擎,是蚂蚁自研的医疗大模型。据官方资料,该模型学习了超万亿tokens的专业医疗语料,其中不仅包含海量的医学文献、临床指南,还整合了上千名医学专家标注的千万级高质量医疗知识图谱。

        在技术上,它有几个突出特点:

(1)医学思维推理:它不只是信息的搬运工,而是被训练得具备一定的医学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是其能够进行多轮"追问"的基础。

(2)多模态交互:它能同时处理文本、图片、语音等多种信息,这使其能够胜任报告解读、药盒识别等复杂任务。

(3)权威评测领先:在HealthBench、MedBench等国内外权威的医疗大模型评测中,蚂蚁医疗大模型在知识问答、复杂推理等多个维度上均位居前列,证明了其技术的先进性。

(4)安全与隐私:依托蚂蚁在安全风控领域的积累,该模型在设计之初就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并通过了国家信通院的相关可信评估。

3.2 生态战略:"共建"模式是核心

        相比于许多科技公司"闭门造车"式的研发,蚂蚁在AI医疗领域选择了一条更接地气、也更艰难的道路——与医疗行业深度"共建"。这种模式贯穿了其面向医院、医生和患者的整个服务链条。

(1)与医院共建:蚂蚁并非简单地将技术卖给医院,而是深入到医院的业务流程中。从最初的医保支付切入,到后来与浙江卫健委等机构合作开发"安诊儿"AI陪诊师,再到与北京友谊医院等顶级三甲医院共建专科智能体,蚂蚁扮演的是一个数字化升级的合作伙伴角色。这种深度合作,保证了技术能真正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

(2)与医生共建:在打造"名医AI分身"时,医生并非被动的数据提供者,而是主动的"AI训练师"。每一个AI分身,都必须经过医生及其团队的严格训练、测评和认可后才能上线。例如,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毛洪京医生,就深度参与了其个人AI分身的打造过程。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AI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让AI成为了医生服务能力的延伸。毛医生表示,通过AI分身,他的服务人次和范围得到了惊人的扩展。

        这种"共建"模式,本质上是对医疗专业性的高度尊重。蚂蚁清楚地认识到,AI不能替代医生,只能成为医生的助手。只有将AI技术与真实的临床经验、诊疗数据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真正值得信赖的医疗AI产品。

四、AI能否成为医疗信息的"净水器"?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在虚假信息和医疗广告泛滥的今天,AQ这样的产品,能否成为普通人获取可靠医疗知识的"信息净水器"?

        从目前来看,它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提供一个专业、严谨、无广告的咨询渠道,AQ正在用技术重建信任。它让用户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有了一个可靠的"第一站",而不是直接暴露在真假难辨的搜索结果面前。数据显示,上线仅9个月,其前身"AI健康管家"就已累计服务超7000万用户,这证明了市场的迫切需求。

        然而,净化之路依然漫长,这引出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AI医疗,究竟是大众的福音,还是另一场"割韭菜"的开始?

        AQ目前采用免费、无广告的模式,这无疑是向"福音"迈出的一步,也是在"百度医疗广告"阴影下重建信任的必要姿态。但一个商业产品终究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通过向医院、药企等B端收费,来为C端用户提供免费服务?还是会推出付费的增值功能,比如更深度的报告解读或与保险产品打通?

        这正是整个AI医疗行业面临的核心考验。如果商业化的路径设计不当,比如重新引入竞价排名的医疗广告,或者用制造焦虑的方式推销不必要的服务,那么所谓的"净水器"最终还是会变成收割流量和用户的"韭菜地"。AI医疗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上的先进,更在于商业伦理上的清澈。

五、群雄逐鹿:AI医疗赛道的未来与变数

        AI医疗这片蓝海,早已吸引了全球科技巨头的目光,赛道上群雄并起,战况激烈。

        在国际上,谷歌凭借其强大的研究实力,推出了专用于医疗领域的Med-PaLM系列大模型,专注于赋能专业的医疗机构和研究者。微软则依托其Azure云平台,为医疗行业提供企业级的AI解决方案。它们的战略更偏向于提供底层技术和平台能力(B端)。

        在国内,赛道同样拥挤。百度在经历了广告风波后,正依托其"文心一言"大模型,大力重塑"百度健康",试图用技术和专业内容挽回声誉,讲一个"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救赎故事。腾讯则利用其庞大的微信社交生态,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打造医疗服务矩阵。以百川智能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公司也纷纷入局,其创始人王小川曾公开表示,医疗行业因其专业壁垒和数据特殊性,不会被通用智能轻易"吃掉",暗示了其在该领域深耕的决心。此外,华为正凭借其硬件生态(智能穿戴设备)和鸿蒙系统切入,讯飞等公司则发挥其在语音识别等单点技术上的优势。

        在这场混战中,蚂蚁AQ的差异化路径逐渐清晰:

(1)C端体验优先: 相较于谷歌和微软主攻B端,AQ选择从C端用户体验出发,用一个独立的、极致简洁的App来直接服务大众。

(2)深度服务闭环:不同于简单的信息提供,AQ致力于打造从AI咨询、匹配医生、线下就医到健康管理的全流程服务闭环。

(3)"共建"生态模式: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和顶级医院、名医深度绑定的"共建"模式,这为其AI模型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构筑了强大的护城河。

        目前来看,AI医疗的竞争格局远未尘埃落定。蚂蚁凭借其独特的模式暂时在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和服务闭环的完整性上取得了一些优势。但长远来看,谁能最终胜出,将取决于谁能更好地平衡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和医疗伦理,真正赢得用户和医疗行业的双重信任。

结语:当技术回归服务的本质

        回顾蚂蚁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从十年前的医保支付,到一个频道,再到一个独立的App,其路径清晰而坚定。AQ的诞生,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追风口,而是长期战略在AI时代的一次集中爆发。

        它试图用技术的力量,去挑战医疗服务中那个长期存在的"不可能三角"——即优质、便捷和低成本三者难以兼得的困境。通过AI赋能,让专业的医疗知识规模化,让顶尖的医生智慧普惠化,让繁琐的就医流程智能化,或许就是破解这个难题的钥匙。

        技术可能成为操控和收割的工具,但蚂蚁AQ的探索,则展示了技术的另一面:当技术回归服务的本质,当创新聚焦于解决真实世界的痛点,并坚守商业伦理的底线时,它就能成为普惠大众、守护健康的温暖力量。

        未来已来,但远未普及。要让"上网看病,癌症起步"的笑谈真正成为历史,需要的正是更多像AQ这样,既懂技术,又敬畏专业的探索者。而它们能否在商业化的浪潮中保持初心,将是决定AI医疗最终走向的关键。

看到这里了还不给博主点一个:
⛳️ 点赞☀️收藏 ⭐️ 关注

💛 💙 💜 ❤️ 💚💓 💗 💕 💞 💘 💖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你们的点赞就是博主更新最大的动力!

评论 1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攻城狮7号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