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世界中的波函数与神奇实验
在量子世界里,波函数是理解微观粒子行为的关键概念。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相关的实验和理论,揭示量子世界的奇妙之处。
双缝实验与电子的自我干涉
在经典物理光学中,双缝实验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实验。在量子领域,双缝实验同样展现出了独特的现象。实验中,干涉图案由公式 (1 + \cos[k(l_1 - l_2)]) 描述,其中 (l_1) 和 (l_2) 是路径长度。当关闭其中一个狭缝时,两波之间的干涉图案消失,只能观察到另一个狭缝的衍射图案。
有人可能会怀疑电子 - 电子相互作用与这种现象有关,但实际上可以将电子束强度调得极低,使得在任何时刻几乎都只有一个电子存在。尽管这样实验需要持续很长时间,但当足够多的电子到达屏幕时,仍能得到与之前相同的结果。这表明干涉图案是单个电子的特性,电子波必须与自身发生干涉。而且,我们永远无法确定一个给定的电子通过了哪个狭缝,任何试图修改实验以确定电子轨迹的尝试都会破坏干涉现象。目前,双缝实验也在原子上进行。
玻姆 - 阿哈罗诺夫效应
1959 年,D. Bohm 和 Aharonov 提出了对双缝实验的一个惊人改进,即使用磁通管。磁通管是一个螺线管,它在电子无法进入的圆柱体内产生磁场,通过用超导薄膜覆盖螺线管等方式屏蔽磁场,使得管内有磁场而管外没有。
电子在无场区域运动,经典理论认为管内的磁场不会对干涉图案产生影响。然而,通过由路径 abdc 界定的表面存在磁通量,这会在沿路径 ab 的波函数和沿路径 cd 的波函数之间诱导出相位差,从而使屏幕上的干涉图案发生移动。
多伊奇的光子实验
D. Deutsch 等人进行了一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