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函数:探索量子世界的奥秘
1. 量子理论的独特之处与普朗克常数
量子理论有许多反直觉的特性,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对复数的绝对需求,复数被其发明者吉罗拉莫·卡尔达诺称为“虚构数”。
在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中,普朗克常数 (h) 是一个作用量((h =) 能量 (\times) 时间 (=) 角动量),其值约为 (h \sim 6.626196\times10^{-34} J\cdot s),常用的约化普朗克常数 (\hbar=\frac{h}{2\pi}= 1.054\times10^{-34} J\cdot s)。所有 (h) 不可忽略的现象都是量子现象,而当特征作用量远大于 (h) 时,现象可能具有经典特征,允许更简单的描述。但微观机制本质上都是量子的,许多现象如磁性、超流性和超导性都是宏观量子现象。
没有普朗克常数 (h),就无法理解原子的稳定性。从电磁学可知,电荷 (e) 辐射的功率为:
[W = \frac{dE}{dt} = \frac{2}{3}\frac{e^2}{c^3}a^2]
其中 (E) 是原子的能量,(a) 是加速度。若构建一个电子绕固定原子核做半径为 (r) 的轨道运动的原子模型,代入牛顿定律 (a = \frac{e^2}{mr^2}),可得:
[W = \frac{dE}{dt} = \frac{2}{3r^4}r_0^3\frac{e^2}{c^3}]
其中 (r_0 = \frac{e^2}{mc^2} \sim 2.8\times10^{-13} cm) 是电子的经典半径。然而,正常状态下的原子不辐射,电子虽受力加速却不会在短时间内落入原子核,这与经典理论的预测形成鲜明对比。
经典物理学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