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先进加工技术:从放电加工到激光应用的探索

先进加工技术:从放电加工到激光应用的探索

放电加工物理机制研究

放电过程中的离子与空间电荷

在放电加工中,当脉冲导通时间较长时,阴极附近会形成与外加电场相当的空间电荷场。电子雪崩电离过程使放电中正离子密度增加,这些正离子到达阴极表面形成空间电荷需要一定时间,这取决于放电点火后的维持电压、产生的正离子类型及其向阴极的漂移速度等因素。随着间隙电压升高,工具与工件间发生放电点火的物理间距会增大,正离子到达阴极形成空间电荷的漂移时间也会增加,这可能是交叉脉冲导通时间随间隙电压升高而向更高值偏移的原因。

不同材料组合的放电特性差异

实验发现,铜 - 中碳钢(Cu - MS)组合的交叉脉冲导通时间低于铜 - 铜(Cu - Cu)组合。这可能是因为中碳钢的热扩散率(1.40 × 10⁻⁵ m²/s)远小于铜(1.15 × 10⁻⁴ m²/s),在正常极性下,中碳钢表面升温更快,更易引发热电子发射。另外,从图中还能观察到,Cu - MS组合的放电维持电压略高,稳态电流相对较小。在放电电流建立的初始阶段,阴极点尚未被加热到能发射热电子,此时阴极行为类似辉光放电。有研究表明,以铁为阴极时的阴极电压高于铜,二次汤森电离系数小于铜。这意味着在正常极性下,Cu - MS组合的放电维持电压会比Cu - Cu组合高,稳态电流更小。不过,Cu - MS组合的电流上升时间或放电稳定时间相对较短,这可能是由于中碳钢阴极热扩散率低,随着放电时间推移,阴极表面升温较快,热电子发射对电流有贡献。

放电加工特性总结

综合考虑铜与碎屑的欧姆接触、中碳钢与碎屑的肖特基接触,以及不同材料的热学和电学特性,可以定性解释使用铜工具对中碳钢和铜进行放电加工时,在不同极性下的放电行为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