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移动学习中数据分析作用:对话式界面的教育应用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正沉浸于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之中,对话式界面在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像虚拟个人助手,如微软的Cortana、谷歌的Google Now和苹果的Siri,让智能手机用户能轻松获取信息和服务,还能与设备或云端应用进行交互。此外,这类助手融入联网设备后,丰富了人机交互方式,借助先进的语音识别设备(如谷歌Home、亚马逊Echo)或社交智能机器人(如Pepper、Jibo),为我们与物联网中的海量知识交互开辟了新途径。
对话式界面的核心流程
对话式界面是一种能实现类似人与人交流对话功能的计算机程序。通常,它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核心流程:
1. 自动语音识别(ASR) :将语音信号转换为自然语言文本字符串。目前,通用的ASR系统大多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不过,这一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说话者自身因素、传输通道以及交互环境等。Cole等人在1997年确定了八个参数,可实现识别器的最优适配,包括语音模式、语音风格、依赖性、词汇、语言模型、复杂度、信噪比(SNR)和转换等。
2. 口语理解(SLU) :主要目标是提取自动语音识别提供文本的语义内容。一般先利用词汇和形态知识提取单词的组成部分(词素和语素),再通过句法分析获取句子的层次结构,最后通过语义分析得出其语义内容。传统上,开发口语理解模块主要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和统计方法,也有混合模型。
3. 对话管理(DM) :核心任务是选择对话式界面要执行的下一个回答(系统动作)。简单的对话管理模型基于有限状态机,而基于框架的方法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