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项目管理中,“有责无权”是项目经理普遍困境。肖杨老师在《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中提出“借力”核心思想,将中国“道法术器势”哲学与西方方法论(如PMI、PRINCE2)结合,独创以“势”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系,揭示微权力下“造势借力、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为项目经理提供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引领”的跃迁路径。
01势之根源:微权力环境下的管理困境与破局之道
中国企业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有责无权”是常态,源于矩阵式架构与传统文化层级观念交织——需协调跨部门资源却无正式职权。肖杨老师敏锐指出,西方项目管理方法论(如PMI十大知识领域)虽有系统框架,但难适配中国“部门墙”“人情社会”等情境,PRINCE2的“组织层级”虽呼应中国层级意识,却缺对“势”的系统性构建。
“借力”的核心思想源于对管理情境的洞察,将道家“顺势而为”转化为管理实践的“造势借力”——正式权力不足时,通过构建有利态势,把分散资源、隐性影响力、潜在支持转化为项目推动力。这与《道德经》“反者道之动”辩证思维一致,即借“借力”(抓关键着力点)造“势”(整体推动态势),实现“柔弱胜刚强”的管理效果。
在实践中,“势”的构建体现在四个维度:
战略之势:项目目标与企业高层战略绑定,成为战略落地载体,获取资源倾斜;
流程之势:通过流程化设计,形成项目管理最佳实践的路径共识,兼顾刚性与弹性;
组织之势:构建跨部门项目管理委员会,明确角色权责,将非正式协调转化为制度化协作与集体决策;
生态之势:借助中国文化中的关系网络与沟通艺术,建立信任协作生态与统一战线。
四者相互支撑形成“势能场”,通过造势、借势、蓄势、乘势实现微权力下项目管理的破局。
02道法术器:中西合璧的管理框架重构
肖杨老师的方法论体系以 "道法术器“为骨架,以“势”为灵魂,将西方管理工具嵌入中国哲学框架,形成独特的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其中,"道" 是项目管理的本质规律,"法" 是制度流程,"术" 是操作技巧,"器" 是工具方法,而 "势" 则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区别于西方方法论的创新点。
AI辅助生成
PART 01道:项目本质的东方解读
西方将项目定义为“临时性工作”(PMI)或“组织”(PRINCE2),肖杨老师融入中国哲学“关系”认知,提出项目是需跨职能临时组织实现的任务,强调其是动态人际关系网络构建,与道家“万物互联”相通,指出成功关键在协调“人”而非单纯执行“事”。如启动阶段通过“仪式感”(启动会等)强化认同,利用国人“形式即内容”心理构建共识,这是西方“kick - off meeting”缺乏的文化深意。
PART 02法:制度流程的本土化适配
“法”是项目管理中的规则流程,为项目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微权力下项目管理的“法”借鉴西方方法论并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创新优化:PRINCE2“阶段-关卡”模型需结合“灰度管理”,肖杨老师提出的“三层次评审模式”融合了层级控制与集体决策习惯;项目变更控制既循PMI机制,又通过“非正式沟通前置”实现制度刚性与执行柔性的本土化改造。
AI辅助生成
PART 03术:操作技巧的文化转化
术”是项目管理的具体技巧策略。微权力下的“术”融合西方工具与中国辩证谋略:肖杨方法论将“风险管理三段论”辩证应用了“阴阳相生”,识别风险时既看“威胁”也抓“机会”,借《道德经》智慧转化风险为创新点;沟通中“非正式场合优先”(饭局、茶叙)契合国人“关系先于工作”习惯,让PRINCE2沟通管理更落地。
AI辅助生成
PART 04器:工具方法的实用整合
“器”是项目管理的工具载体,微权力下的“器”既含甘特图等西方经典工具,又结合中国管理情境创新开发“项目产品描述”“工作包协议”等,支撑“借力”思想落地。“项目产品描述”借鉴PRINCE2产品导向理念,用客户语言明确需求;“工作包协议”融合西方合同管理与中国承诺精神,以协议形式明确责任义务,形成非正式“借力”约束,助力项目推进。
国内项目管理落地难,核心在于缺乏本土化认知链路。打通关键的不是工具方法,而是以适配本土的思维逻辑推动项目进行 —— 想破解困局、掌握真正贴合国情的项目管理智慧?
如何获取从认知重构到实践落地的系统方法论,让项目推进少走弯路。可以联系小编~
大咖分享会+学习资料包https://pan.baidu.com/share/init?surl=KggB6Kr2r6aqbnnPQ6VFuA&pwd=qp9o
资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