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本质:马毅教授对大模型和白盒理论的观点

引言

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我们见证了从简单的自动化工具到复杂的智能系统的演变。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大模型如GPT系列已经能够执行从文本生成到图像识别等多样化任务。然而,这些模型虽然在功能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内部工作机制往往被视为黑箱,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马毅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填补研究的空白。他提出了白盒模型的概念,旨在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同时探索智能的本质。本文将探讨马毅教授的观点,从智能与知识的区分出发,探索他对大模型和白盒理论的看法。
原文访谈链接

智能与知识的区分

在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常常将智能与知识混为一谈,认为知识的积累自然带来智能的提升。然而,马毅教授提出了新的观点:

智能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获取新知识、改进旧知识的能力

智能被赋予了动态和主动的特质,而知识则被视为智能活动的结果和积累。

智能的本质在于其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正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虽然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其拥有学习和适应环境的潜力,这种潜力是智能的体现。相对地,一个装满书籍的图书馆,尽管拥有海量的知识,但没有能力去主动获取新知识或对现有知识进行改进,因此它不能被称为智能。

马毅教授进一步指出,智能的核心在于对数据的压缩、模式的识别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使得智能系统能够在面对新情况时做出适应和反应。例如,人类在面对未知环境时,能够通过观察、学习和推理来形成对环境的理解,并据此做出决策。这种能力是智能系统所追求的,而不仅仅是对已有数据的简单映射或重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科技之歌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