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Petri网:原理、类型与应用
1. 引言
1962年,Carl Adam Petri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义模型,后被命名为Petri网。Petri网是对自动机和转换系统的推广,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全局状态描述为局部状态的集合,转换仅作用于局部状态的子集。
在Petri网术语中,局部状态称为“位置(place)”,用圆圈表示;全局状态称为“标识(marking)”,是局部状态的多重集,位置中的标记(token)数量代表该局部状态的副本数;转换用小方块表示,连接参与局部操作的位置。传统上,位置被视为资源类型,标记表示资源实例数量,转换代表消耗和产生资源的活动。从进程代数的角度看,位置代表顺序进程类型,标记表示进程实例数量,转换代表进程间同步交互的演化。
Petri网有多种类型,如条件/事件系统、基本网系统、自由选择网和带抑制弧的网等。本文主要关注有限位置/转换Petri网(有限P/T网),这类网的位置可容纳无界数量的标记,标记不可区分,转换可消耗或产生多个标记。
2. 位置/转换Petri网
2.1 多重集的定义与操作
为了更好地定义P/T网,先引入多重集的概念。设N为自然数集,给定可数集S,S上的有限多重集m是一个函数m : S → N,其支撑集dom(m) = {s ∈ S | m(s) ≠ 0}是有限的。所有有限多重集的集合记为Mfin(S)。
多重集的操作包括:
- 多重集并(⊕):(m ⊕ m′)(s) = m(s) + m′(s),满足交换律、结合律,空多重集是其单位元。
- 多重集差(⊖):若m2 ⊆ m1,则(m1 ⊖ m2)(s) = m
Petri网原理与分类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