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中隐私、安全与信任的深度剖析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普适计算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随之而来的隐私、安全和信任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分析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
普适计算的现状与挑战
普适计算的概念源于 IBM 在 1996 - 1997 年的研究,它追求随时随地按需提供计算服务。与此同时,Xerox PARC 的 Mark Weiser 提出了“泛在计算(UbiComp)”的理念,强调计算如同自然资源一样无处不在。如今,这两种理念逐渐融合。
普适计算主要涵盖五个研究领域:
1. 移动计算 :让人们在移动过程中仍能使用熟悉的应用程序。如今的 PDAs、笔记本电脑和部分手机都具备基本的移动计算能力。但这些设备容易成为盗窃目标,导致设备和敏感信息的丢失。
2. 无线网络 :无线协议的发展解决了有线网络的诸多问题,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无线网络容易被窃听和攻击,因为其信号传播范围广且共享性强。
3. 嵌入式计算 :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用于特定目的,是普适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加密协议,这对隐私、安全和信任构成了潜在威胁。
4.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上下文感知 :普适计算在位置和上下文感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计算机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以提高性能和服务质量。但这也需要获取大量个人信息,从而引发了隐私担忧。
5. 人机交互(HCI) :HCI 研究从最初关注图形用户界面,发展到如今强调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