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PPO和GRPO这三种算法在训练数据的格式、来源和使用方式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因此它们所使用的数据集通常不是一样的。这些差异源于它们各自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目标。
为了让你能快速把握全局,下表清晰地对比了这三种算法在数据集方面的核心区别。
| 对比维度 | PPO (近端策略优化) | DPO (直接偏好优化) | GRPO (群体相对策略优化) |
|---|---|---|---|
| 核心数据形式 | 在线交互的序列数据 (状态-动作-奖励) | 静态的成对偏好数据 (提示-优胜回答-劣汰回答) | 用于多候选生成的提示集 (提示-多个候选回答-奖励分) |
| 奖励/偏好信号 | 依赖一个独立的奖励模型为每个回答给出绝对分数 | 直接使用人工或偏好模型标注的二元偏好(A回答优于B回答) | 使用规则或可验证的奖励函数(如代码通过测试、答案正确性) |
| 数据获取方式 | 在线生成:在训练循环中,由当前策略模型与环境(或奖励模型)交互实时生成数据 | 离线准备:需要提前收集和标注好大量的成对偏好比较数据 | 在线采样:对每个提示,由当前模型生成一组(如4-8个)回答,然后计算奖励 |
| 数据关键特征 | 数据是动态变化的,随策略模型更新而变化;奖励信号通常是稠密的(如每个token都有优势估计) | 数据是静态固定的;偏好信号是相对的,且依赖于高质量的标注 | 数据生成具有随机性;奖励信号用于组内比较,关注相对优势 |
💡 差异的根源与选择考量
表格中的区别背后是三种算法完全不同的设计哲学:
-
PPO:在线交互的“试错学习”
PO是典型的在线强化学习算法。它需要一个独立训练的奖励模型来提供学习信号。其训练过程是一个循环:当前模型生成回答 → 奖励模型打分 → 算法根据分数更新模型。因此,PPO严重依赖于奖励模型的质量,并且其训练数据是在这个循环中动态产生的,而非静态数据集。 -
DPO:离线的“对比学习”
DPO的核心创新在于绕过了奖励模型。它直接利用人工标注的偏好数据(即对于同一个问题,标注员指出哪个回答更好),通过一个巧妙的数学变换将偏好比较问题转化为一个直接的优化目标。因此,DPO的成功高度依赖离线准备的成对偏好数据的质量和规模。 -
GRPO:高效的“组内竞争”
GRPO可以看作是PPO的一种高效变体。它取消了PPO中复杂的价值函数,转而通过对每个提示采样一组回答,然后在这些回答内部进行比较和归一化来计算优势函数。这使得GRPO特别适合奖励信号可以自动、客观计算的场景,例如代码生成(通过测试用例判断对错)或数学解题(答案可验证),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人工标注或训练奖励模型的依赖。
🛠️ 如何根据数据情况选择算法?
了解这些差异后,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数据资源和任务目标来做出选择:
-
如果你拥有高质量的成对偏好数据:例如,已经由专家标注好了大量“优胜回答”和“劣汰回答”的数据对。那么 DPO 是一个直接、稳定且训练效率高的选择,尤其适合通用对话的对齐。
-
如果你的任务有明确的客观评估标准,且希望模型在线学习:例如,目标是优化模型的数学推理或代码生成能力,你可以通过程序自动判断结果的正确性。那么 GRPO 或 PPO 更合适。其中,GRPO通常更轻量,节省内存;而PPO则更为经典和稳健,在资源充足且需要精细控制奖励时是可靠选择。
-
如果你已经训练好一个高质量的奖励模型,并追求最佳性能:在计算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经典的 PPO 框架仍然非常强大,尤其在复杂、多维度的奖励场景中。
6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