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篇】Q5:Encoder 和 Decoder 结构的主要区别?

Encoder与Decoder核心区别解析

Transformer模型中的Encoder和Decoder在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关键区别,这些区别决定了它们各自在模型中的独特作用。下面的表格清晰地展示了它们的核心差异。

对比维度Encoder (编码器)Decoder (解码器)
核心功能理解者:为输入序列生成富含上下文信息的表示生成者:以自回归方式逐步生成输出序列
注意力机制多头自注意力:可关注输入序列中的所有词,是双向1. 掩码多头自注意力:只能关注已生成的词,是单向的,防止“偷看未来”
2. 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连接Encoder的输出,帮助Decoder聚焦输入序列的相关部分
训练方式可并行处理整个输入序列采用教师强迫方式进行训练,但推理时需自回归生成,逐个产出词元
典型应用情感分析、命名实体识别等理解型任务(BERT为代表)文本生成、机器翻译等生成型任务(GPT系列为代表)

💡 核心区别详解

1. 注意力机制的根本不同

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Encoder中的自注意力机制是全局和双向的。在处理一个词时,它可以同时关注输入序列中所有其他词的信息,从而获得对整个句子的完整理解。而Decoder的第一个注意力层是掩码的(Masked),这意味着它在生成某个词时,只能关注到这个词之前已经生成的词,确保生成过程是顺序进行的,不会“作弊”用到未来的信息。此外,Decoder独有的编码器-解码器注意力(又称交叉注意力)是关键,它让Decoder在生成每一个词时,都能去“询问”Encoder的输出,从而基于输入信息来生成当前最合适的词。

2. 功能定位与工作流程

Encoder的目标是将整个输入序列“编码”成一个复杂的、包含全部信息的上下文表示矩阵。它像一个阅读理解者,负责深度分析和理解输入内容。Decoder则利用Encoder提供的这个“理解”和自己已经生成的内容,来预测下一个词是什么。它是一个生成者,其工作方式是自回归的,即每次生成一个词,并将新生成的词反馈给自身作为下一步的输入,直到生成结束标志。

3. 应用场景的差异

由于架构的不同,它们的专长领域也自然分化。基于Encoder的模型(如BERT)在需要深度理解文本含义的任务上表现出色,例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或问答。而基于Decoder的模型(如GPT系列)则是强大的生成器,擅长创作文章、对话、翻译等需要持续生成连贯序列的任务。完整的Encoder-Decoder架构(如T5、BART)则结合两者优势,特别适合需要根据给定输入进行条件生成的任务,例如摘要生成和机器翻译。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清晰地理解Encoder和Decoder的核心区别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