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习三巨头PK:PPO、GRPO、DPO谁是大模型训练的「王炸」?

注:此文章内容均节选自充电了么创始人,CEO兼CTO陈敬雷老师的新书《GPT多模态大模型与AI Agent智能体》(跟我一起学人工智能)【陈敬雷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GPT多模态大模型与AI Agent智能体》书籍配套视频课程【陈敬雷】

GPT多模态大模型与AI Agent智能体系列七十

强化学习三巨头PK:PPO、GRPO、DPO谁是大模型训练的「王炸」?

强化学习三大核心算法深度对比:从经典到前沿的进化之路

在强化学习的算法江湖中,PPO、GRPO、DPO凭借各自的独特设计,成为不同场景下的「利器」。从通用任务到大模型训练,从稳定更新到捕捉不确定性,三者的核心逻辑与适用场景大相径庭。下面逐一解析它们的底层逻辑与实战价值。

一、PPO:强化学习的「万能钥匙」,稳定高效的经典之作

作为OpenAI 2017年提出的策略梯度算法,PPO以「简单、稳定、高效」横扫强化学习领域,至今仍是多数任务的首选基线算法。

核心思想:给策略更新「上保险」
PPO的痛点解决:传统策略梯度算法常因参数更新幅度过大导致训练崩溃,而TRPO(信赖域策略优化)虽稳定但计算复杂。PPO用「裁剪机制」巧妙平衡——允许策略迭代优化,但严格限制每一步的更新幅度,确保新策略不偏离旧策略太远。

关键公式:裁剪目标函数
核心是通过概率比和裁剪操作限制更新:
L C L I P ( θ ) = E t [ min ⁡ ( r t ( θ ) A t , clip ( r t ( θ ) , 1 − ϵ , 1 + ϵ ) A t ) ] L^{CLIP}(\theta) = \mathbb{E}_t \left[ \min \left( r_t(\theta) A_t, \text{clip}(r_t(\theta), 1-\epsilon, 1+\epsilon) A_t \right) \right] LCLIP(θ)=Et[min(rt(θ)At,clip(rt(θ),1ϵ,1+ϵ)At)]

  • $ r_t(\theta) = \frac{\pi_\theta(a_t|s_t)}{\pi_{\theta_{\text{old}}}(a_t|s_t)} $:新/旧策略的概率比,衡量策略变化幅度;
  • $ \text{clip}(r_t, 1-\epsilon, 1+\epsilon) :将比率限制在 :将比率限制在 :将比率限制在 [1-\epsilon, 1+\epsilon] (通常 (通常 (通常 \epsilon=0.2 $),防止突变;
  • $ A_t :优势函数,评价动作相对好坏( :优势函数,评价动作相对好坏( :优势函数,评价动作相对好坏( A_t>0 $表示动作优于平均水平)。

特点与适用场景

  • 优势:实现简单(无需
<think> 我收到了用户的提问,他想了解PPOGRPODPO的相关信息,包括原理、应用和区别。用户特别提到参考之前的对话历史,那些讨论强化学习的内容,以及新的引用资料。 先回顾对话历史。之前用户问过强化学习的基础,我详细介绍了概念、算法和应用,包括值函数方法如Q-learning、DQN,以及策略梯度方法。用户现在转向PPOGRPODPO,这些都是大模型对齐中的强化学习技术,属于策略优化的高级方法。 查看用户提供的三个引用: - 引用[1]说明DPO是直接对齐方法,不用奖励模型;GRPO是分组相对策略优化。 - 引用[2]提到DeepSeek-R1用GRPO替代PPO,减少人工标注,设计纯RL环境。 - 引用[3]是课程资料,强调理解这些概念能提升AI调教能力。 用户需求很明确:比较这三种算法。我需要系统组织内容,确保真实可靠。 规划回答结构: 1. 概述三者背景:都是用于优化大模型策略,解决RLHF问题。 2. 原理部分: - PPO:基于策略梯度,引入裁剪机制控制更新步长。 - DPO:直接优化偏好数据,省去奖励建模。 - GRPO:分组相对比较,减少标注依赖。 3. 应用场景:举例说明各自优势领域。 4. 区别对比:用表格总结核心差异,如优化目标、数据需求等。 确保LaTeX格式正确:所有数学表达式用$...$或$$...$$,比如PPO的目标函数用独立公式块。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延续用户兴趣点,比如如何选择算法或具体实现。 </think> 以下是针对PPOGRPODPO的详细解析,结合它们在大型语言模型(LLM)对齐中的应用场景,从原理、应用和区别三个维度展开说明。内容参考您提供的站内引用[^1][^2][^3],确保真实性与技术深度。 --- ### 1. **核心原理** #### **(1) 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 - **核心思想**:基于策略梯度方法,通过约束策略更新的幅度避免训练不稳定。其目标函数引入**裁剪机制**(Clipping),限制新策略与旧策略的偏差: $$ L^{CLIP}(\theta) = \mathbb{E} \left[ \min \left( \frac{\pi_{\theta}(a|s)}{\pi_{\theta_{\text{old}}}(a|s)} \hat{A}(s,a), \text{clip}\left( \frac{\pi_{\theta}(a|s)}{\pi_{\theta_{\text{old}}}(a|s)}, 1-\epsilon, 1+\epsilon \right) \hat{A}(s,a) \right) \right] $$ 其中$\hat{A}(s,a)$是优势函数,$\epsilon$为裁剪阈值(通常取0.1-0.2)。裁剪机制强制策略更新在信任域内,显著提升稳定性[^3]。 - **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收集交互数据] --> B[计算优势函数] B --> C[裁剪策略梯度] C --> D[更新策略网络] ``` #### **(2) DPO(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 - **核心思想**:直接利用人类偏好数据优化策略,跳过奖励模型(Reward Model)建模步骤。通过**隐式奖励函数**将偏好数据转化为策略优化目标: $$ L_{\text{DPO}}(\theta) = -\mathbb{E} \left[ \log \sigma \left( \beta \log \frac{\pi_{\theta}(y_w|x)}{\pi_{\text{ref}}(y_w|x)} - \beta \log \frac{\pi_{\theta}(y_l|x)}{\pi_{\text{ref}}(y_l|x)} \right) \right] $$ 其中$(y_w, y_l)$为偏好数据对($y_w$优于$y_l$),$\pi_{\text{ref}}$为参考策略(如SFT模型),$\beta$为温度参数。DPO直接优化策略分布,避免奖励建模的误差累积[^1]。 #### **(3) GRPO(Group Relative Policy Optimization)** - **核心思想**:通过**分组相对比较**减少对人工标注的依赖。将样本分组,组内样本比较相对质量而非绝对偏好: $$ L_{\text{GRPO}} = \mathbb{E} \left[ \log \frac{\exp(Q(s,a_i))}{\sum_{j \in \mathcal{G}} \exp(Q(s,a_j))} \right] $$ 其中$\mathcal{G}$为样本分组,$Q(s,a)$为动作价值函数。GRPO利用组内排序信息构建奖励信号,降低标注成本,更适合纯强化学习环境[^2]。 --- ### 2. **应用场景** | 算法 | 典型应用场景 | 优势 | |--------|-----------------------------------------------------------------------------|----------------------------------------------------------------------| | **PPO** | 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的标准流程 | 稳定性高,通用性强,适合需要精细控制的场景(如游戏、机器人控制)[^3] | | **DPO** | 快速对齐语言模型,减少训练复杂度 | 无需奖励模型,直接优化偏好数据,训练速度更快(如ChatGPT的微调)[^1] | | **GRPO**| 低资源环境下的模型对齐,如DeepSeek-R1的纯RL训练 | 分组比较降低人工标注需求,支持少样本学习(如知识图谱推理优化)[^2] | > **案例说明**: > - DeepSeek-R1采用**GRPO替代PPO**,通过设计环境自动奖励机制(如逻辑一致性检测),减少人类标注,实现高效推理训练[^2]。 > - DPO被用于**快速微调GPT-3.5**,仅需少量偏好数据即可提升无害性,避免复杂的奖励模型训练[^1]。 --- ### 3. **核心区别对比** | 维度 | PPO | DPO | GRPO | |--------------|------------------------------|------------------------------|------------------------------| | **优化目标** | 最大化累积奖励 | 直接对齐人类偏好 | 组内相对质量排序 | | **数据依赖** | 需大量交互数据+奖励模型 | 仅需偏好数据对 | 需分组样本,无需绝对标注 | | **训练复杂度** | 高(需多步策略迭代) | 中(单步策略优化) | 中(组内比较计算) | | **稳定性** | 依赖裁剪机制 | 避免奖励模型误差 | 组内归一化降低方差 | | **适用模型** | 通用RL任务 | 语言模型对齐任务 | 少样本/无标注环境强化学习 | > **关键区别总结**: > - **PPO vs DPO**:PPO依赖奖励模型作为中介,DPO直接优化策略分布,减少误差传递[^1][^3]。 > - **GRPO vs PPO**:GRPO通过分组比较替代人工奖励标注,更适应自动化环境(如知识图谱推理)[^2]。 > - **DPO vs GRPO**:DPO依赖显式偏好数据,GRPO利用隐式相对比较,标注成本更低[^1][^2]。 --- ### 参考文献 [^1]: DPOGRPO的核心原理与应用对比 [^2]: GRPO在DeepSeek-R1中的实践:纯RL环境设计 [^3]: PPO的裁剪机制与训练稳定性分析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陈敬雷-充电了么-CEO兼CT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