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计数据采集与处理全解析
1. 测量方案
测量方案依据所使用的振动计、采样频率、是否采用传统心电图(ECG)作为参考以及测量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第一组测量 :采样频率 fs = 960Hz,主要关注衣物、测量时测试人员的姿势以及身体压力对测量的影响,同时测试了测量的重复性。共有 22 名男女学生参与此次测量。
- 第二组和第三组测量 :鉴于第一组测量结果,发现提取振动计信号细节时无需 960Hz 的采样频率,因此将采样频率降低至 fs = 480Hz,这样做也是为了便于与心电图同步。这两组数据来自约 50 名患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晕厥等疾病的患者,同时记录了振动计信号和心电图。测量过程未进行声学或视频记录,且未添加患者姓名、出生日期等个人数据,仅记录诊断参数并添加到测量数据集,数据集通过测量日期和时间生成的编号进行标识。
测量时要求患者不说话、不移动、不伸展或放松肌肉,以正常放松的方式呼吸,因为振动计信号测量的是皮肤表面的运动速度,这些活动会影响测量结果。每个测量周期固定为约 Δt = 120s,避免长时间测量给患者带来过大压力。
2. 数据预处理
处理振动计数据的第一步是抑制均值并降低采样频率。
- 采样频率降低 :对于研究心音,使用原始采样频率;若关注呼吸和心跳等振动计信号细节,采样频率 fs = 120Hz 即可。第一组数据采样频率降低因子 M = 8,后两组数据降低因子 M = 4,这一操作称为抽取。例如,初始采样频率 fs = 960Hz 时,每隔 8 个样本保留 1 个,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