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架构与配置全解析
1. 防火墙架构概述
在网络安全领域,防火墙的架构设计至关重要。即使配置得最为安全的防火墙,如果网络设计不当,也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例如,若防火墙安装在存在绕过路径的网络环境中,它只能带来虚假的安全感,这属于架构性错误,会使防火墙失去作用。因此,防火墙的部署位置与配置方式同样重要。
常见的防火墙架构按安全性递增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 屏蔽子网(Screened Subnet) :这是最简单且最常见的防火墙实现方式,许多小型企业和家庭都采用这种架构。它将防火墙置于网络边缘,将网络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互联网用户访问内部服务器需穿越防火墙,而内部用户可直接访问。这种架构的优点是简单,仅两个接口使访问控制列表(ACLs)的配置更为简便。然而,它也存在明显缺点。黑客有多种途径渗透网络,若发现防火墙安全漏洞或配置不当,可能获取内部网络访问权限;即使防火墙运行完美,若黑客攻破基于Web的服务并控制服务器,也可利用内部系统发起更多攻击。此外,允许内部用户直接访问服务器会丧失部分防火墙的审计能力。
- 单腿隔离区(One - Legged DMZ) :这种架构使用单个防火墙构建隔离区,具有成本优势。内部和外部用户访问服务器或互联网都需穿越防火墙。其优势在于,若服务器被攻破,黑客仍需突破防火墙才能继续攻击内部网络,且所有用户访问服务器都需经过防火墙,可从日志中获得更高程度的审计信息。若防火墙接口充足,还可为每个基于Web的服务器设置单独的隔离区。不过,该架构的缺点是配置复杂度增加,随着接口增多,配置和维护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上升,出错概率也会增加,部分高速接口还可能带来较高成本。此外,若防火墙被攻破,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