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非功能关注点的自主管理
在复杂的系统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处理多个非功能关注点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多非功能关注点的自主管理,包括共识构建、共识结果、AM 层次结构的初始化、基于规则的多关注点自主管理器实现以及一个示例案例研究。
1. 局部决策对全局应用管理的影响
在做出任何决策之前,需要就生成的应用图(带有元数据)达成共识。下面将讨论如何建立和实现共识过程,以及共识过程可能产生的结果。
1.1 共识构建
共识构建必须作为一个两阶段过程来实现:
- 第一阶段 :控制周期识别出需要实施决策的自主管理器(假设为 AM 1),必须启动共识构建,要么与 AM 0 交互(单管理器情况),要么与所有其他管理器(AM 2 到 AM m,多管理器情况)交互。
- 第二阶段 :AM 1 应等待共识结果,并根据结果的性质,要么执行决策(即执行与决策相关的计划中的操作),要么中止决策。
两阶段协议的目的很明确:如果决策结果可能影响其他关注点的管理,则不能在本地做出决策。这会产生两个后果:
1. 决策分类 :决策可分为两类,即独立决策和干扰决策。独立决策是指不影响处理不同关注点的其他自主管理器行为的决策;干扰决策是指(潜在地)对其他关注点管理器的合同维护产生影响的决策。例如,将已映射到给定处理资源的并行活动的实现从单线程改为多线程,很可能是一个独立决策;而迁移已映射的并行活动或启动新的并行活动则是干扰决策。
2. 决策实现方式 :AM 1 做出的决策可能有几种替代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