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分区与 Codd 规则:优化与规范之路
在数据库管理中,为了提高性能和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有许多技术和规则可供遵循。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库分区技术以及 Codd 提出的关系数据库设计规则。
1. 数据库分区
数据库分区是一种重要的性能优化技术,它主要分为聚类和分区两种方式,分区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
1.1 聚类
聚类的目的是将通过匹配主键和外键相关的行存储在一起。在定义聚类时,需要指定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形成聚类的列以及要包含的表。这样,基于该列或列组合具有相同值的所有行将尽可能物理地存储在一起。虽然聚类可以显著提高连接性能,但也存在一些权衡:
- 一个表只能基于一列或列的组合进行聚类,因为聚类涉及数据在文件中的物理放置。
- 对于需要扫描整个表的操作,聚类可能会降低性能,因为表的行可能分散在多个磁盘页面上。
- 聚类可能会减慢数据插入和修改基于聚类列的数据的速度。
1.2 分区
分区是聚类的相反操作,它将大表拆分为较小的表,从而减少 DBMS 在任何时候需要检索的数据量。以 Antique Opticals 的订单和订单项表为例,如果业务成功,这些表(尤其是订单项表)会变得非常大,数据检索速度会变慢。将已完成订单及其订单项与未完成订单及其订单项分开,可以加快未完成订单的检索速度。
分区有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两种方式:
- 水平分区 :创建两个或多个结构完全相同的表,并将行拆分到这些表中。例如,Antique Opticals 可以将订单表分为未完成订单表(open_order)和已完成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