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行为的上下文变化语义学
1. 引言
对话行为的概念在对话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分析交际行为、设计口语对话系统和具身对话代理方面。在人类对话的实证研究中,对话行为常被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交际行为;在话语意义研究中,它用于将话语与信息状态以及信息状态如何因交流而改变联系起来;在口语对话系统中,对话行为用于对话管理,即决定如何继续进行中的对话。
多年来,出现了多种对话行为清单和分类法,如TRAINS清单、MRDA注释方案、DIT分类法、HCRC地图任务方案、DAMSL、Switchboard - DAMSL、COCONUT、Verbmobil方案、MALTUS标签集和AMI注释方案等。每个方案都被用于构建带注释的对话语料库。
为支持创建可互操作的带注释语料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近制定了对话行为注释标准(ISO 24617 - 2),该标准主要基于DIT++分类法。DIT++是一个全面的、独立于领域的模式,它是在DIT分类法的基础上,添加了DAMSL和其他方案及对话研究中的一些概念而构建的。
DIT++基于动态解释理论(DIT)的动态话语意义方法,该方法从语义上将对话行为视为对话参与者信息状态的更新操作,这也被称为“信息状态更新”或“上下文变化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对话行为的两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语义内容(描述对话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属性、关系或动作)和交际功能(指定收件人应如何根据语义内容更新其信息状态)。
话语通常具有多种功能,即它们具有不止一种交际功能。因此,对话分析和注释框架通常是“多维的”,允许为话语分配多个对话行为标签,如DAMSL、COCONUT和MRDA。话语的多功能性不仅是因为话语可能包含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还因为它们可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8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