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π-受体(D-π-A)生色团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智能材料的应用
1.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概述
OLED是一种在施加低于5V的外部电流时能够发光的器件。它是一种薄膜(100nm - 500nm)固态有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由夹在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其中一个是透明的)之间的一层薄的柔性有机电致发光物质(一种有机化合物)组成。当电流通过有机化合物薄层时,它就会发光。
OLED也被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
- 响应时间快
- 发光效率高
- 能耗极低
- 重量轻且成本效益高
- 可用于制造可折叠或平面显示器
OLED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显示屏,如桌面显示屏、移动显示屏、手持游戏机、智能手表、大型计算机显示器和便携式电器等。与基于PN二极管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相比,OLED具有更快的性能、更低的耗电量和更高的效率;与磷光显示器相比,OLED也更具优势。
OLED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南锡大学的Andre Bernanose在对吖啶橙染料施加高交流电压时,观察到了第一种电致发光有机材料。此后,不同的研究人员在不同时期开发出了各种先进的OLED。OLED通常可分为小分子和聚合物基OLED。Ching W. Tang团队于1987年合成了第一种基于小分子(蒽、萘、苯)的OLED;1983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Roger Partridge制作了第一种基于聚合物的LED,但这些LED存在导电性低和电子注入困难的局限性。
OLED根据电极之间有机电致发光物质的使用情况,可分为单层或多层。典型的OLED器件由不同的层组成,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0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