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基于逆变器资源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感应电机电路的研究

基于逆变器资源的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感应电机电路的研究

1. 引言

在处理不平衡故障时,一些电路包含多个谐波分量,例如转子电路不平衡的感应电机。根据转速$\omega_m$,定子电路具有额定工作频率$\omega_s$及其镜像频率$2\omega_m - \omega_s$,而转子电路可能在转差频率下具有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将这些电路转换为动态电路本质上是为多频谐波系统获取相量模型,即动态相量模型。接下来将把各种电网组件(包括基于逆变器的资源)的相量 - 阻抗电路表示扩展到动态相量 - 阻抗表示,并分别对感应电机、不平衡拓扑、同步发电机和基于逆变器的资源进行动态分析和谐波分析应用的演示。本文主要聚焦于感应电机部分的内容。

2. 感应电机的稳态电路表示

对于三相感应电机,大约在 1900 年代,Steinmetz 设计了稳态电路表示,该电路已在经典电机书籍中有所呈现。此电路的前提是电机定子的工作频率为$\omega_s$,定子的电压和电流为正序。四个相量($V_s$、$V_r$、$I_s$和$I_r$)表示定子和转子的电压和电流。

下面使用空间向量进行简要推导:
- 三相定子或转子电流组合成空间向量$\vec{i} s$或$\vec{i}_r$。定子电流空间向量以$\omega_s$旋转,转子电流空间向量以转差频率(转差×$\omega_s$)旋转。若转差为负,从转子框架看,转子电流向量实际上是反向旋转的。
- $\vec{i}_s = I_s e^{j\omega_st}$
- $\vec{i}_r = I_r e^{j转差×\omega_st}$
- 由于转子有机械运动且转速为$\omega_m$,从定子框架看,转子电流空间向量以$\omega_s$的速度旋转,因此两个电流空间向量具有相同的旋转速度,它们之间的角度通常接近 180 度,因为这两个电流之和是励磁电流,通常比这两个电流小得多。励磁电流产生磁场$\vec{\psi}_m$:
- 从定子框架看:$\vec{\psi}_m = L_m(\vec{i}_s + \vec{i}_r e^{j\omega_mt}) = L_m(I_s + I_r)e^{j\omega_st}$
- 从转子框架看:$\vec{\psi}
{rm} = L_m(\vec{i} s e^{-j\omega_mt} + \vec{i}_r) = L_m(I_s + I_r)e^{j转差×\omega_st}$
- 其中$L_m$是励磁电感。
- 根据法拉第定律,旋转磁场在定子电路和转子电路中感应出电动势(emf):
- $\vec{e}_s = j\omega_s L_m(I_s + I_r) \underbrace{e^{j\omega_st}}
{E_s}$
- $\vec{e} r = j转差×\omega_s L_m(I_s + I_r) \underbrace{e^{j转差×\omega_st}} {E_r}$
- 提取$\vec{e}_s$和$\vec{e}_r$的相量可得:$E_r = 转差×E_s$,即$E_s = \frac{E_r}{转差} = \omega_s L_m (I_s + I_r)$。基于此,将转子电路的电压和阻抗按$1/转差$的因子进行缩放,同时保持电流不变,就可以将转子电路与定子电路合并,从而得到 Steinmetz 电路。

这个简洁而优雅的表示是一个多频谐波电路,定子电路的频率是$\omega_s$,而转子电路的频率是转差×$\omega_s$。该电路将两个在不同频率下运行的电路以及机械运动整合在一起,最终表示了在定子频率$\omega_s$下定子电压和电流相量与在转子转差频率转差×$\omega_s$下转子电压和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当转差为负时,转子电路中流动的是一组负序电流。Steinmetz 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相量表示在负频率(例如 -1 Hz)下评估的相量,这些相量是负序相量的共轭。例如,对于负序电压组:
- $v_a(t) = V \cos(\omega t + \theta)$
- $v_b(t) = V \cos(\omega t + \theta + \frac{2\pi}{3})$
- $v_c(t) = V \cos(\omega t + \theta - \frac{2\pi}{3})$
- 基于相量定义,该负序电压组形成的空间向量为:
- $\vec{v}(t) = \frac{2}{3}[v_a(t) + e^{j\frac{2\pi}{3}} v_b(t) + e^{-j\frac{2\pi}{3}} v_c(t)] = V e^{-j\theta} e^{-j\omega t} = V_2^ \cdot e^{-j\omega t} = (V_2 \cdot e^{j\omega t})^ $
- 这表明形成的空间向量具有对应于 -$\omega$频率分量的相量,且该相量是负序相量的共轭。当转差为负时,在 Steinmetz 电路中,转子电路电流相量$I_r$是负转差频率的相量,它是负序相量$I_{2r}$的共轭,即$I_r = (I_{2r})^*$。

3. 感应电机在 dq 框架下的动态电路

适合动态仿真和分析的电路也已在经典书籍中推导和呈现,例如 Krause 的《Analysis of electric machinery and drive systems》。图 9.2 展示了在旋转 dq 框架下的电路表示,该 dq 框架以恒定速度$\omega_s$旋转。从这个框架看,三相定子(转子)电流和电压在稳态时都是常数。

图 9.2 反映了感应电机的微分方程,定子和转子电压复向量$V_s$和$V_r$可以用定子和转子绕组的磁链表示:
- $V_s = R_sI_s + j\omega_s\psi_s + \frac{d\psi_s}{dt}$
- $V_r = R_rI_s + j\omega_r\psi_r + \frac{d\psi_r}{dt}$
- 其中$\omega_r$是转差频率,$\omega_r = \omega_s - \omega_m$。磁链与定子和转子电流的关系如下:
- $\psi_s = (L_{ls} + L_m)I_s + L_mI_r$
- $\psi_r = (L_{lr} + L_m)I_r + L_mI_s$

然而,该电路表示并不直观,因为它明确地将磁链包含在电路中。为了得到简洁的表示,目标是仅用电流来表示电压,并且期望广义电路表示在稳态时能轻松显示为 Steinmetz 稳态电路的等效形式。

考虑到$\psi_s = L_{ls}I_s + L_m(I_s + I_r)$和$\psi_r = L_{lr}I_r + L_m(I_s + I_r)$,可以创建两个电路,其中速度电压效应可以用两个复电抗表示,一个在与定子(或转子)电流串联的支路中,另一个在与两个电流之和并联的支路中,如图 9.3 所示。

图 9.3 可以通过将转子电路的电压按$\frac{s + j\omega_s}{s + j\omega_r}$的因子进行缩放来进一步简化。这个缩放操作确保了两个电路中的两个并联支路现在具有相同的电压。在$s = j0$时,这个因子实际上就是$1/转差$。在 dq 框架中,转差的动态表达式为:
- $转差(s) = \frac{s + j\omega_r}{s + j\omega_s} = \frac{s + j(\omega_s - \omega_m)}{s + j\omega_s}$
由于要保持电流不变,转子电路中的所有阻抗都应按这个因子进行缩放,从而得到如图 9.4 所示的动态电路。该电路与 dq 框架变量形成的复相量相关联。如果在$s = j0$时进行评估,就会得到一个稳态电路,该电路与 Steinmetz 电路相同。

图 9.4 是基于 dq 框架的,dq 框架相对于静态框架以恒定速度$\omega_s$旋转。从静态框架看,空间向量与 dq 框架中的复向量有如下关系:
- $\vec{v}(t) = V e^{j\omega_st}$
- 在拉普拉斯域中,两者的关系为:$\vec{v}(s) = V(s - j\omega_s)$,或$\vec{v}(s + j\omega_s) = V(s)$
- 类似地,任何阻抗在静态框架和 dq 框架中的表达式通过频率偏移$j\omega_s$相关联:$Z(s) = Z_{dq}(s - j\omega_s)$
基于此,可以找到如图 9.5 所示的静态框架下的广义动态电路。仔细检查图 9.5 中的电路可以发现,如果用$j\omega_s$替换$s$,就会得到 Steinmetz 电路。

下面通过表格总结不同框架下电路的特点和关系:
| 框架 | 电路特点 | 与其他框架的关系 |
| ---- | ---- | ---- |
| 稳态电路 | 表示特定扰动频率下的正序相量/阻抗关系 | - |
| dq 框架动态电路 | 考虑了速度电压效应,可简化为稳态电路 | 通过频率偏移与静态框架电路相关 |
| 静态框架动态电路 | 由 dq 框架电路转换而来 | 用$j\omega_s$替换$s$可得稳态电路 |

mermaid 流程图展示从稳态电路到不同框架动态电路的转换过程:

graph LR
    A[稳态电路] --> B[dq 框架动态电路]
    B --> C[静态框架动态电路]
    A -->|替换 jωs 为 s| B
    B -->|频率偏移| C
4. 从稳态电路到广义电路

除了上述将微分方程转换为拉普拉斯变换,并通过拉普拉斯变换表达式中的频率偏移来关联不同框架中的变量之外,还有另一种利用稳态电路来得出动态电路表示的方法。

稳态电路表示在特定扰动频率(即$s = j\omega_s$)下的正序相量/阻抗关系。如果$\omega_s$是任意频率,该电路实际上表示了定子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频域关系。将$j\omega_s$替换为$s$,就可以得到一个动态电路。因此,动态电路/模型推导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充分利用稳态相量 - 阻抗电路。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说明:
- 例 1:正序感应电机动态电路
检查稳态电路可知,电路中包含$\omega_s$的阻抗有定子漏电感($j\omega_sL_{ls}$)、励磁电感($j\omega_sL_m$)、转子漏电感($j\omega_sL_{lr}$)以及等效转子电阻($R_r/转差$,其中$转差 = 1 - \omega_m/\omega_s$)。对于电感等无源元件,其在$s$域中的阻抗可以通过将$j\omega_s$替换为$s$快速得到。对于转差,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以明确呈现$j\omega_s$:
- $转差 = 1 - \frac{\omega_m}{\omega_s} = 1 - \frac{j\omega_m}{j\omega_s}$,则$转差(s) = 1 - \frac{j\omega_m}{s}$
这种推导方法简洁且利用了感应电机稳态等效电路推导的先验知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 例 2:负序感应电机动态电路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的特性进行参考框架转换非常容易。例如,从静态框架看的空间向量$\vec{v}$与以转速$\omega_s$旋转的 dq 框架中的复向量$V$有如下关系:$\vec{v} = V e^{j\omega_st}$,在频域中则为$\vec{v}(s) = V(s - j\omega_s)$,或$\vec{v}(s + j\omega_s) = V(s)$。一个 RL 电路在静态框架中的阻抗是$R + sL$,在 dq 框架中的阻抗是$R + (s + j\omega_s)L$,在二次谐波域中的阻抗变为$R + (s + j2\omega_s)L$。

在负序电路中,等效转子电阻为$R_r/转差’$。可以进一步求出负序电路的转差传递函数:
- $转差’ = 2 - 转差 = 2 - (1 - \frac{\omega_m}{\omega_s}) = 1 + \frac{\omega_m}{\omega_s} = 1 + \frac{j\omega_m}{j\omega_s}$,则$转差’(s) = 1 + \frac{j\omega_m}{s}$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的共轭特性。如果解析信号$x(t)$的拉普拉斯变换是$X(s)$,那么其共轭信号$x^ (t)$的拉普拉斯变换是$(X(s^ ))^ $。例如,由一组正序电压形成的空间向量$e^{j\omega t}$的拉普拉斯变换是$\frac{1}{s - j\omega}$,则由一组负序电压形成的共轭空间向量$e^{-j\omega t}$的拉普拉斯变换是$(\frac{1}{s^ - j\omega})^ = \frac{1}{s + j\omega}$。负序电路中的转差可以直接从正序电路中的转差利用共轭性质得到:$转差’(s) = (转差(s^ ))^ = (1 - \frac{j\omega_m}{s^ })^ = 1 + \frac{j\omega_m}{s}$。图 9.6 展示了感应电机的负序动态电路,该电路与空间向量的共轭相关联。当在$s = j\omega_s$时进行评估,$v^ (j\omega_s)$根据式(9.16)指的是$\omega_s$处的负序相量$V_{2s}$。

5. 应用:稳定性分析

广义电路表示对于动态分析非常有用。例如,在对某类风力发电机组与串联补偿输电线路径向连接时的次同步谐振(SSR)分析中,可以将整个电路视为由风力发电机阻抗$Z_{sr}$(由于并联阻抗$Z_g$的幅值较大,可忽略不计)和网络阻抗$Z_{net}$两部分组成。可以将电路分析问题转换为一个反馈系统,以总电压源为输入,电流为输出:
- $\Delta i = \frac{1}{Z_{sr} + Z_{net}} \Delta V = \frac{1}{(1 + \frac{Z_{sr}}{Z_{net}})} \frac{\Delta V}{Z_{net}}$
如果网络导纳$1/Z_{net}$是一个稳定系统,将输入改为$\Delta V/Z_{net}$,则可以通过检查环路增益(即两个阻抗的比值)来检查系统的稳定性:
- $环路增益 = \frac{Z_{sr}}{Z_{net}}$

可以使用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直观地检查稳定性:
- 奈奎斯特图 :用于检查风速对稳定性的影响。可以看到,较低的风速会使 SSR 稳定性变差。
- 波特图 :用于检查补偿水平对 SSR 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发现,较高的补偿水平会导致系统稳定性降低。

除了稳定性检查,广义电路还可以用于解释其他现象。例如,系统的 dq 框架状态空间模型具有次同步模式和超同步模式。虽然这两种模式似乎都源于静态框架中的 LC 谐振模式,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增加转子电阻会使次同步模式更不稳定,而使超同步模式更稳定。

下面通过表格总结不同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影响因素 | 对稳定性的影响 |
| ---- | ---- |
| 风速 | 风速越低,SSR 稳定性越差 |
| 补偿水平 | 补偿水平越高,系统越不稳定 |
| 转子电阻 | 增加转子电阻,次同步模式更不稳定,超同步模式更稳定 |

mermaid 流程图展示稳定性分析的步骤:

graph LR
    A[电路分析] --> B[转换为反馈系统]
    B --> C[计算环路增益]
    C --> D[使用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检查稳定性]
    D --> E[分析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感应电机的稳态电路、动态电路以及广义电路表示在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这些电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等问题。

提供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结合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策略的Simulink仿真模型。该模型旨在实现对杨艺所著论文《基于S函数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及Simulink仿真》中的理论进行实践验证。在Matlab 2016b环境下开发,经过测试,确保能够正常运行,适合学习和研究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特点 集成BP神经网络:模型中集成了BP神经网络用于提升PID控制器的性能,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复杂控制环境。 PID控制优化: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对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进行了智能调整,提高控制精度和定性。 S函数应用:展示了如何在Simulink中通过S函数嵌入MATLAB代码,实现BP神经网络的定制化逻辑。 兼容性说明:虽然开发于Matlab 2016b,但理论上兼容后续版本,可能会需要调整少量配置以适配不同版本的Matlab。 使用指南 环境要求:确保你的电脑上安装有Matlab 2016b或更高版本。 模型加载: 下载本仓库到本地。 在Matlab中打开.slx文件。 运行仿真: 调整模型参数前,请先熟悉各模块功能和输入输出设置。 运行整个模型,观察控制效果。 参数调整: 用户可以自由调节神经网络的层数、节点数以及PID控制器的参数,探索不同的控制性能。 学习和修改: 通过阅读模型中的注释和查阅相关文献,加深对BP神经网络PID控制结合的理解。 如需修改S函数内的MATLAB代码,建议有一定的MATLAB编程基础。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的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新型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并提供了Matlab代码实现。文章重点围绕异构环境中任务调度的优化问题,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任务完成时间并优化系统整体性能。文中详细阐述了算法的设计思路、编码方式、适应度函数构建、遗传操作流程及参数设置,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相较于传统方法在调度效率和收敛性方面的优越性。此外,文档还列举了大量相关领域的研究案例和技术应用,涵盖电力系统、路径规划、车间调度、信号处理等多个方向,体现出较强的技术综合性实践价值。;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和优化算法知识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智能优化、分布式系统调度、电力系统、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解决异构分布式系统中的任务调度优化问题;②学习遗传算法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建模实现方法;③为科研项目提供算法参考代码复现支持;④拓展多领域交叉应用的研究思路。;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深入理解算法实现细节,重点关注适应度函数设计遗传操作流程,并尝试在不同场景下调整参数以观察性能变化。同时可参考文中列出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延伸探索,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