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FL - IBR的解析建模与分析
1. 解析建模概述
在电力系统研究中,构建合适的模型对于分析逆变器型资源(IBR)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解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建模方式,它可以直接或通过雅可比线性化得到线性时不变(LTI)模型。解析模型也被称为“基于相量的模型”,在工业中也叫基于均方根(RMS)的模型。与通过扰动系统和处理输入输出数据获得线性模型的方法相比,解析模型构建和雅可比线性化能更高效地得到LTI模型。
构建解析模型主要有两种方法:
- 方法一 :通过帧转换将电磁暂态(EMT)模型转换为解析模型,这种模型能保留所有控制细节。
- 方法二 :基于简化假设直接构建线性模型,在反映电压和无功功率的模型中,只保留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关系。
2. 简化线性模型
2.1 模型假设
在这个简化线性模型中,忽略了输电线路电磁动态、内部电流控制和锁相环(PLL)动态。重要假设是用于控制的dq帧与公共连接点(PCC)电压完全对齐,将IBR在电路层面视为电流源,主要考虑GFL的外部控制以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与dq电流的代数关系。电流控制和PLL的影响建模为从电流指令到电流测量的一阶滞后单元,时间常数典型参数为20ms,会随电网强度变化。
2.2 电流与PCC电压关系
在dq参考帧中,PCC电压、电流和电网电压有如下关系:
- (vd + jvq = (jX)(id + jiq)+ \overline{V∞})
假设PCC电压领先无穷大母线一个角度(\delta),则: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3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