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Cecilie Løveid:后现代对先锋派的再利用

Cecilie Løveid:后现代对先锋派的再利用

1. 艺术家简介

Cecilie Løveid 最初渴望制作电影,她早期发表的文本 “Smalfilm” 类似电影剧情梗概。20世纪70年代她创作的电影和戏剧剧本均被挪威广播公司拒绝,这些文本后来常被改写为实验小说的一部分。1979年小说《Sug》成功后,1982年挪威广播公司制作了电影《Kan du elske?》。此后,Løveid 专注于广播剧、戏剧、跨艺术表演和歌剧领域。1983年她以剧作家身份登上舞台,成为挪威最具创新精神的剧作家之一,与众多艺术家合作,将诗歌与视觉艺术、戏剧、舞蹈和音乐相结合。

1.1 早期表演经历

1982年4月18日,她与图形艺术家 Gøran Ohldieck 合作,在卑尔根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了名为 “Andre dyr” 的特定场地表演,展示新文本。参与此次表演的作家还有 Stig Holmås、Kolbein Falkeid 等。

1.2 戏剧创作历程

  • 1977年,她的广播剧《Mannen som ville ha alt》由挪威广播制作。
  • 1982年,她的戏剧广播蒙太奇《Måkespisere》获意大利奖。
  • 1983年,她的戏剧《Vinteren revner》在卑尔根国家舞台和奥斯陆挪威剧院上演。

2. 视觉艺术发展对戏剧的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电影、摄影和视频成为重要艺术媒介,70年代末的图像转向引发了新的认识论和艺术问题,80年代新表现主义图像和材料运用融合了这些趋势。视觉艺术的发展影响了戏剧,后现代舞台造型剧和视觉表演启发了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家。在挪威,Cecilie Løveid 在发展这种新戏剧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受美国图像剧院和 Kirsten Dehlholm 的视觉材料剧院的启发,通过戏剧挑战了传统戏剧和戏剧创作。

2.1 跨艺术项目

  • 1983年,她邀请艺术家 Inghild Karlsen 和音乐家 Bjørn Ianke 进行跨艺术表演《Vi vil det skal vare evig》,该表演后来发展为戏剧《Balansedame》,于1986年在斯德哥尔摩和卑尔根上演。
  • 1984年,她与作曲家 Synne Skouen、概念艺术家 Marianne Heske 和导演 Hilde Andersen 合作创作了喜剧歌剧《Dusj》,这是挪威首个将歌剧、诗歌、装置艺术和视频相结合的跨艺术项目。
  • 1985年,她参与了挪威大型剧院的首个跨艺术项目《Titanic – skipet som ikke kunne synke》。
  • 1986年,她与 Kirsten Dehlholm 在霍达兰艺术中心合作表演《SeteSange》;同年,她的戏剧《Rhindøtrene》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联合制作;她的特定场地戏剧《Barock Friise》在卑尔根汉萨博物馆上演,并在卑尔根国家舞台和奥斯陆独立表演空间重新上演。

2.2 相关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美国图像剧院 为 Løveid 提供了创作灵感,促使她探索新的戏剧表现形式。
Kirsten Dehlholm 的视觉材料剧院 影响了 Løveid 的戏剧创作理念,她在作品中借鉴了其视觉化的表现手法。
Knut Ove Arntzen 是 Løveid 的重要导师,帮助她和挪威新表演团体发展,推动了挪威戏剧教育和新戏剧艺术展示平台的建立。

2.3 创作风格

Løveid 在戏剧创作中采用后现代方式,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戏剧中汲取元素,按照 “视觉戏剧技巧” 构建戏剧,将其作为遵循视觉原则的生动隐喻。她不顾经典和现代诗学,跨越文学、戏剧和艺术表演的界限,模糊了美学领域之间的边界。

graph LR
    A[视觉艺术发展] --> B[影响戏剧]
    B --> C[后现代舞台造型剧和视觉表演]
    C --> D[启发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家]
    D --> E[Cecilie Løveid 受影响]
    E --> F[跨艺术项目创作]
    F --> G[新戏剧艺术发展]

3. 喜剧歌剧《Dusj》分析

3.1 创作背景与表演情况

1984年,Synne Skouen 受 “Ny Musikk” 委托创作《Dusj》,由 “Ny Musikk Ensemble” 和女高音 Guri Egge 在卑尔根音乐节和海尼·昂斯塔德艺术中心表演。Synne Skouen 邀请 Løveid 为 Guri Egge(Gulle)和 Folke Bengtsson(Folke)创作文本。Marianne Heske 制作了视频装置,展示不同层次的淋浴流水,偶尔切换到水族馆画面,视频记录有时会镜像舞台上的动作,水的声音在表演中起重要作用。

3.2 剧情与主题

该剧主要聚焦女高音 Gulle 和双簧管演奏者 Folke 之间的互动,上演了一场讽刺爱情喜剧,批判了歌剧体裁过时的性别角色和对已故作曲家音乐的偏好,呼应了20世纪60 - 70年代先锋派对艺术机构的批判以及70年代的女权主义批判。

剧情阶段 具体情节
第一部分 Gulle 抱怨歌剧现状,认为只有在淋浴时才能进行音乐实验,“水的流动和落下是当今的音乐” 成为反复出现的主题。Gulle 试图吸引 Folke 的注意,先转向大提琴手,用嫉妒策略使 Folke 分心,最终 Folke 的表演以双簧管的微小 “哔哔” 声结束。
第二部分 混合了古典歌剧咏叹调,Gulle 放弃读谱转而唱挪威葡萄酒专卖局的酒单,Folke 被音乐诱惑,开始演唱普契尼《托斯卡》中 Cavaradossi 的角色,Gulle 开心地配合,最后 Folke 关掉监视器与 Gulle 一起到后台。

3.3 艺术特色

  • 融合先锋派与后现代主义 :《Dusj》不像60年代的先锋派表演那样激进,具有更传统的结构,但体现了后现代美学特征,如异质性、互文性、元视角和讽刺,是对60年代先锋派策略的部分讽刺性再加工或挪用。
  • 打破艺术界限 :歌曲、乐谱并非完全原创,文本不是传统对话,表演中艺术、诗歌、歌剧、音乐戏剧类型以及戏剧、音乐演奏和舞蹈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 反权威态度与文化再评估 :Synne Skouen 不仅挪用经典歌剧曲目,还融入 Bertolt Brecht 和 Kurt Weill 的作品片段,引用60年代新音乐先锋派元素。Gulle 用日常物品声音取代古典音乐,对约翰·凯奇和 Arne Nordheim 等新音乐代表人物的作品进行幽默讽刺。Folke 关掉监视器可理解为对 Bertolt Brecht 间离效果的讽刺性运用。
  • 性态度与性别角色 :Gulle 扮演性解放和主动的女性角色,她跳生育舞蹈,这一情节以讽刺方式呼应了60 - 70年代的嬉皮士文化、激进女权主义和美国先锋派戏剧。她的表演既回应了先锋派对男性中心性别角色的批评,又以喜剧风格对美国戏剧先锋派和激进女权主义进行讽刺。
graph LR
    A[《Dusj》创作] --> B[剧情表演]
    B --> C[艺术特色体现]
    C --> D[融合先锋派与后现代主义]
    C --> E[打破艺术界限]
    C --> F[反权威态度与文化再评估]
    C --> G[性态度与性别角色呈现]

4. 戏剧《Badehuset》分析

4.1 创作背景与表演情况

《Badehuset》创作于1989年,是与 “Verdensteatret” 剧团的合作项目,在奥斯陆的户外场地进行特定场地的跨艺术表演。表演涉及21名女性舞者和三代表演者朗诵 Løveid 的诗歌文本。其创作灵感源于奥斯陆的 Vestkantbadet 浴场,表演中融入了浴场内部装饰和场景的细节。

4.2 文本特点

  • 非传统对话形式 :Løveid 的文本更具诗意和表现力,不像传统戏剧那样由角色间的对话构成,而是像被切割和重新组合的表达性和具体诗歌片段。
  • 注重语言声音和意象 :在表演中,老妇人、年轻女子和女孩像合唱一样重复文本片段,强调语言的声音和意象,书面版本通过图形技术部分可视化意义。
  • 触发联想与暗示创伤 :文本开放,能触发与过去痛苦事件相关的联想,如 “eau de Nil”、“deco” 等片段指向对失去女儿和悲剧事件的渴望与内疚。

4.3 表演结构与视觉呈现

  • 表演结构 :表演分为五个部分,按照公共浴场的时间顺序进行:衣柜、淋浴、桑拿、泳池、休息室。文本在这些部分内按照先锋派原则创作,如具体声音模式、切割和蒙太奇。
  • 视觉呈现 :Asle Nilsen 创作了三个大圆盆和中间的大粘土建筑,盆有时用作浴缸,粘土建筑有时冒烟。女性们在盆间行走、跳舞、坐立和行进,穿着统一服装,体现出集体社会的形象。
graph LR
    A[《Badehuset》创作] --> B[文本特点]
    A --> C[表演结构与视觉呈现]
    B --> D[非传统对话形式]
    B --> E[注重语言声音和意象]
    B --> F[触发联想与暗示创伤]
    C --> G[表演结构按浴场顺序]
    C --> H[特定视觉呈现]

4.4 与先锋派和后现代主义的联系

  • 与先锋派的联系 :文本创作遵循先锋派原则,如具体声音模式、切割和蒙太奇,体现了对先锋派技巧的运用。
  • 后现代主义特征 :文本的开放性、碎片化以及对不同元素的组合和重新诠释,符合后现代主义的异质性和相对性特点。

5. 总结

5.1 创作风格总结

Cecilie Løveid 在戏剧和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她融合了先锋派和后现代主义的元素,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界限。在作品中,她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戏剧中汲取灵感,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对经典和现代的艺术观念进行重新审视和再加工。

5.2 作品主题总结

她的作品涉及多个主题,包括对性别角色的批判、对艺术机构的反思、对性解放的表达以及对过去创伤的探索。通过这些主题,她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为观众带来新的思考和体验。

5.3 艺术贡献总结

Løveid 的创作推动了挪威戏剧和跨艺术领域的发展,她的作品启发了新一代艺术家,为挪威的艺术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为挪威乃至国际艺术界的重要人物。

总结方面 具体内容
创作风格 融合先锋派与后现代主义,打破艺术界限,汲取多历史时期灵感,运用幽默讽刺手法。
作品主题 批判性别角色,反思艺术机构,表达性解放,探索过去创伤。
艺术贡献 推动挪威戏剧和跨艺术发展,启发新一代艺术家,为艺术舞台注入活力。

Cecilie Løveid 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创作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我们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她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艺术家和观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