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团体的探索与变革
1. 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团体的出版历程
1993 年,Edenborg 似乎一时兴起创立了新的出版品牌 Vertigo,这使得超现实主义传统中被忽视部分的书籍出版有了新方向。Vertigo 出版的第一本书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色情小说《一万一千个处女》的影印版。此后,Vertigo 比 Surrealistförlaget 更专业,在接下来几十年里在瑞典独立出版界占据核心地位,出版了许多延续该团体对超现实主义及其相关传统探索的书籍,例如 1996 年翻译出版的法国传奇炼金术士尼古拉斯·弗拉梅尔的《象形文字之书》,1999 年翻译出版的法国超现实主义者路易·阿拉贡的《艾琳的屁股》,以及 1999 年由 Forshage 选编并详尽注释的德国浪漫主义者片段译文集《浪漫主义片段》。随着 Vertigo 的活跃,Surrealistförlaget 的书籍出版活动节奏明显放缓。
1.1 出版物列表
| 出版年份 | 出版物名称 | 作者 | 出版品牌 |
|---|---|---|---|
| 1993 | 《一万一千个处女》 |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 Vertigo |
| 1996 | 《象形文字之书》 | 尼古拉斯·弗拉梅尔 | Vertigo |
| 1999 | 《艾琳的屁股》 | 路易·阿拉贡 | Vertigo |
| 1999 | 《浪漫主义片段》 | - | Vertigo |
1.2 出版活动流程图
graph LR
A[Edenborg创立Vertigo] --> B[出版《一万一千个处女》]
B --> C[出版其他相关书籍]
C --> D[Vertigo成为核心出版品牌]
D --> E[Surrealistförlaget出版活动放缓]
2. 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团体的选集与期刊
斯德哥尔摩团体的首批出版物之一是《国际超现实主义公报》,它是 1986 年夏天与芝加哥超现实主义团体在芝加哥一系列会议期间合作制作的。该公报印在粉色纸上,有浅黄色封面,包含散文、宣言以及合作绘画和拼贴形式的“精致尸体”。1936 年伦敦超现实主义团体曾分四期出版过《国际超现实主义公报》,斯德哥尔摩和芝加哥团体试图恢复这一形式,但下一期直到 1991 年才出现。1992 年,瑞典、法国和捷克的超现实主义者合作出版了一期关于“美洲发现/入侵/征服 500 周年”的特刊,他们将其贬斥为西方文明对世界和思想的有害殖民表现。
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公报之间的间隙,斯德哥尔摩团体用瑞典语出版了几本期刊,如《裸唇》(1988 年,四期)、《水晶》(1989 年,一期)和《流沙》(1989 年,一期),这些期刊都副标题为“超现实主义鼓动”,内容和风格相似,但物理形式有所变化。之后还有两卷精装选集《街头之人》(1991 年和 1994 年)、期刊《大盐》(1995 - 1998 年,八期)和选集《路西法:客观偏执狂》(2000 年)。大多数期刊和选集都有理论文本、诗歌以及绘画、拼贴、照片等形式的图像,大部分投稿来自团体成员,但也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超现实主义者。
2.1 期刊和选集特点
- 内容融合 :理论文本与诗歌、图像相结合。
- 主题多样 :包括资本主义后期公共领域的腐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
- 政治激进 :与激进政治文本相结合,批判社会现象。
2.2 期刊和选集出版时间线
| 出版时间 | 出版物名称 | 期数 |
|---|---|---|
| 1986 | 《国际超现实主义公报》第 1 期 | 1 |
| 1988 | 《裸唇》 | 4 |
| 1989 | 《水晶》 | 1 |
| 1989 | 《流沙》 | 1 |
| 1991 | 《国际超现实主义公报》第 2 期 | 1 |
| 1991 | 《街头之人》第 1 卷 | 1 |
| 1992 | 《国际超现实主义公报》相关特刊 | 1 |
| 1994 | 《街头之人》第 2 卷 | 1 |
| 1995 - 1998 | 《大盐》 | 8 |
| 2000 | 《路西法:客观偏执狂》 | 1 |
3. 期刊中的主题与思想
3.1 对资本主义和社会现象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的一段话装饰了《裸唇》第二期的中心页,体现了该团体早期的政治观点。受马尔库塞影响,约翰内斯·伯格马克在早期期刊中撰写了几篇关于人格市场和性压抑状态的文章,探讨在市场逻辑侵蚀主体的社会中无拘无束体验的可能性。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者常以荒野为希望的象征,对抗主体的腐败。布鲁诺·雅各布斯和托马斯·维尔纳的文章《威胁威胁》批判了人类与自然的异化以及人文主义沙文主义,提出超现实主义对当代文明的批判应与人类融入自然的愿景相结合。
3.2 对瑞典超现实主义先驱的挖掘
在《街头之人》第一卷中,Edenborg 和 Jacobs 全面介绍了“瑞典诗歌史笔记”,涵盖了画家马库斯·拉尔森、浪漫主义作家克莱斯·利维恩、神秘主义者伊曼纽尔·斯韦登伯格、炼金术士、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自然哲学和炼金术著作、政治活动家、通灵画家希尔玛·阿夫·克林特和喜剧作家法尔斯塔夫·法基尔等。对炼金术士奥古斯特·诺登斯寇德愿望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诗歌概念的宽泛理解,因为诺登斯寇德希望炼金术的转变能导致金融和经济机构的崩溃,使黄金失去价值。此外,该团体还与早期瑞典超现实主义者建立了联系。
3.3 《大盐》的新变化与影响
从《大盐》开始,团体呼吁斯德哥尔摩以外有超现实主义思想的人投稿,希望发掘和吸引瑞典各地潜在的超现实主义精神。该期刊第一期以“物质”为主题,受乔治·巴塔耶与加斯东·巴什拉影响较大。Edenborg 的文章《亵渎的铅》体现了巴塔耶关于无形的概念,庆祝基础物质对形式的反抗;Forshage 的文章《精神的肉体与肉体的精神》探讨了进化生物学和形态学中的诗意;阿斯·伯格的诗歌描绘了一个充满受伤动物、腐烂肉体和衰败的哥特式自然。《大盐》不仅批判当代文明的困境,还对超现实主义进行批判性审视,同时与周围文化有了交流,这是早期期刊所缺乏的。
3.4 主题与思想关系图
graph LR
A[对资本主义批判] --> B[以荒野为希望象征]
C[挖掘瑞典先驱] --> D[建立与早期超现实主义者联系]
E[《大盐》新主题] --> F[受巴塔耶与巴什拉影响]
F --> G[批判与审视超现实主义]
G --> H[与周围文化交流]
4. 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团体的危机与隐匿
1998 年《大盐》第八期出版后突然停刊,团体的下一本集体出版物是 2000 年的选集《路西法:客观偏执狂》。该选集与早期选集和期刊在范围和主题上相似,但外部投稿较少,且由于团体未安排妥善发行,很难找到。书中关于超现实主义奇妙概念的广泛圆桌讨论强化了团体自我审视的感觉,结尾的集体宣言《袋中的尖叫》强调了超现实主义对类比和辩证思维的依赖,以及团体对物质现实、游戏和城市漫步的兴趣。然而,对于这种绝对背离资产阶级文化的含义,团体内部似乎存在意见分歧。《路西法:客观偏执狂》出版后不久,一些成员离开团体,留下的成员进入隐匿阶段,但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团体至今仍坚持超现实主义活动。
4.1 团体发展阶段总结
| 阶段 | 时间 | 特点 |
|---|---|---|
| 活跃出版期 | 1986 - 1998 年 | 出版多种期刊和选集,与外界交流活跃 |
| 危机与隐匿期 | 1998 年之后 | 部分成员离开,团体进入隐匿状态,但坚持活动 |
4.2 团体发展流程图
graph LR
A[活跃出版期] --> B[《大盐》停刊]
B --> C[出版《路西法:客观偏执狂》]
C --> D[成员意见分歧]
D --> E[部分成员离开]
E --> F[团体进入隐匿阶段]
F --> G[坚持超现实主义活动]
5. 冰岛梅杜莎团体的超现实主义活动
1979 年,一群年轻人在雷克雅未克郊区创立了梅杜莎团体,它成为冰岛第一个有组织的超现实主义运动,也可能是文学领域出现的第一个先锋派运动。该团体主要专注于诗歌集出版,还出版了两本超现实主义期刊,经营自己的画廊,并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前组织和参与了各种展览和表演。
5.1 梅杜莎团体的出版物与活动
- 出版物 :1982 年出版了《超现实主义外科手术》杂志,由诗人 Sjón 编辑,其目的是解放冰岛人,让他们接触超现实主义情感。
- 活动 :出版诗歌集,组织展览和表演,与朋克场景有联系,还促成了出版公司 Smekkleysa 的成立,该公司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冰岛音乐国际突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5.2 梅杜莎团体成员及贡献
| 成员 | 主要贡献 |
|---|---|
| Sjón | 编辑《超现实主义外科手术》杂志,出版多本诗歌集 |
| Einar Melax | 参与创立 Sugarcubes 乐队,为音乐发展做贡献 |
| Þór Eldon | 参与创立 Sugarcubes 乐队 |
| Ólafur Jóhann Engilbertsson | 记录团体历史,与 Smekkleysa 合作 |
| Matthías S. Magnússon | 与 Sjón 合作出版诗歌集,对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感兴趣 |
5.3 梅杜莎团体发展时间线
| 时间 | 事件 |
|---|---|
| 1979 年 | 梅杜莎团体成立 |
| 1982 年 | 出版《超现实主义外科手术》杂志 |
| 1985 年 | 团体活动逐渐减少 |
| 1986 年 | Sjón 与知名出版社签约,团体正式结束 |
5.4 梅杜莎团体活动关系图
graph LR
A[梅杜莎团体成立] --> B[出版《超现实主义外科手术》]
B --> C[组织展览和表演]
C --> D[与朋克场景联系]
D --> E[促成Smekkleysa成立]
E --> F[推动冰岛音乐国际突破]
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团体和冰岛梅杜莎团体在超现实主义发展历程中都有各自独特的贡献与经历,它们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超现实主义的内涵,也对当地文化和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和变化,但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它们的坚持下得以延续。
6. 两个团体的对比与共性
6.1 出版方面的对比
| 团体 | 出版特点 | 主要出版物举例 |
|---|---|---|
| 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团体 | 有不同出版品牌,涵盖多种类型书籍、选集和期刊,后期部分出版物发行困难 | 《国际超现实主义公报》《大盐》《路西法:客观偏执狂》等 |
| 冰岛梅杜莎团体 | 主要专注诗歌集和一本杂志出版,推动出版公司成立对音乐发展有影响 | 《超现实主义外科手术》杂志、Sjón 的诗歌集等 |
6.2 思想主题的共性
- 批判社会现象 :斯德哥尔摩团体批判资本主义和社会异化,梅杜莎团体虽未明确提及类似批判,但从其超现实主义活动可看出对现实的不满与突破。
- 探索新领域 :都在超现实主义框架内探索新的思想和表现形式,如斯德哥尔摩团体挖掘瑞典先驱,梅杜莎团体融合不同先锋派元素。
6.3 团体发展的相似困境
两个团体都经历了发展的起伏。斯德哥尔摩团体后期出版活动放缓、成员意见分歧导致部分成员离开进入隐匿阶段;梅杜莎团体在发展一段时间后活动减少,因核心成员签约主流出版社而正式结束。
6.4 对比关系流程图
graph LR
A[斯德哥尔摩团体] --> B[出版多样]
A --> C[批判资本主义]
A --> D[后期发展困境]
E[冰岛梅杜莎团体] --> F[专注诗歌与杂志]
E --> G[探索新元素]
E --> H[活动减少结束]
B --> I[对比出版特点]
C --> J[对比思想主题]
D --> K[对比发展困境]
F --> I
G --> J
H --> K
7. 超现实主义团体活动的影响与意义
7.1 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 斯德哥尔摩团体 :通过出版物和活动,挖掘瑞典超现实主义先驱,丰富了瑞典文化的内涵,为当地艺术和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想。
- 冰岛梅杜莎团体 :推动了冰岛文学领域先锋派运动的发展,促成出版公司成立助力冰岛音乐国际突破,对冰岛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7.2 对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意义
- 传承与发展 :两个团体都在不同地区传承和发展了超现实主义,将其与当地文化和社会现象相结合,为超现实主义注入新的活力。
- 国际交流 :斯德哥尔摩团体与芝加哥团体合作出版公报,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跨国交流;梅杜莎团体虽未明确提及跨国交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超现实主义在国际的传播和影响。
7.3 影响与意义关系图
graph LR
A[斯德哥尔摩团体] --> B[丰富瑞典文化]
A --> C[传承发展超现实主义]
D[冰岛梅杜莎团体] --> E[推动冰岛文化发展]
D --> F[促进超现实主义传播]
B --> G[对当地文化影响]
C --> H[对超现实主义运动意义]
E --> G
F --> H
8. 超现实主义团体未来发展的展望
8.1 可能的发展方向
- 融合新元素 :随着时代发展,超现实主义团体可能会融合更多现代科技、文化元素,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
- 扩大影响力 :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平台,扩大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
8.2 面临的挑战
- 保持独特性 :在融合新元素和扩大影响力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超现实主义的独特性和批判性是一个挑战。
- 适应社会变化 :社会不断变化,超现实主义团体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以保持其思想的活力。
8.3 展望关系图
graph LR
A[超现实主义团体] --> B[融合新元素]
A --> C[扩大影响力]
B --> D[面临保持独特性挑战]
C --> E[面临适应社会变化挑战]
D --> F[探索发展方向]
E --> F
超现实主义团体在历史发展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斯德哥尔摩超现实主义团体和冰岛梅杜莎团体的经历为我们了解超现实主义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尽管它们都面临过困境和挑战,但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依然在延续。未来,超现实主义团体有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展,为文化和艺术领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革。
超级会员免费看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