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铁三赛事的骑车段都是在同一个赛道往返骑乘,因此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去程顺风、回程逆风,或是去程逆风、回程逆风,我们应该要如何配速,才能在骑车赛段骑出最佳成绩呢?
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去程回程都是逆风的案例,那就真的比较痛苦一点了…
假设今天你要参加一场铁三赛事,事先已经查过气象资料,知道去程会是逆风,回程是顺风,你的骑车策略会是什么呢? 基本上我们可能有四种策略:
1. 去回程不管风势,都维持一定的功率输出。
2. 去程逆风用力踩、用较高瓦数维持速度; 回程顺风就可以比较轻松、随着风势带出速度就好。
3. 去程逆风降一点瓦数踩保留体力,等到回程顺风时再加些力气带出更快的速度。
4. 不管顺风逆风,都慢慢踩。
如果你是选择第4项策略,不管怎样都慢慢踩的,其实现在可以转台,不用继续看下去没关系…
你的策略会是哪一个呢? 用哪一个策略可以得到比较好的骑车成绩呢? 这问题其实不好回答,还好国外有人做过相关实验可以参考看看。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很多人问过我,要在40km的赛程中,均速提升1km/h的话,功率应该要提升几瓦?我查过国外的资料与日本的功率训练书籍,基本上结论是一个身材适中的选手从均速30km/h要提升到31km/h,需要多10W的功率输出。不过如果要从40km/h进步到41km/h,就需要多出20W的输出才行。
下图中显示在顺风逆风中若采用不同的配速策略,以一个同样功率的选手来说,最后完成的时间就会不一样,差距在21秒至42秒的范围之间。
举例来说,以一个输出250W的选手,如果他来回维持稳定功率输出(Even),则会以1小时04分51秒完成此赛段。
但是如果他采取“Easy in, Hard out”策略,也就是去程逆风时比较轻松、降5w来骑,回程顺风增加5w骑乘,最后会以1小时05分05秒完成,比固定输出慢了14秒。
若他反过来采取“取”Variable +5w”策略,去程逆风稍微用力增加5w、回程顺风略为轻松降低5w来骑,则最后会以1小时04分44秒完成。比稳定输出快了7秒。
由以上结果可以得知,即使全程平均功率都是250W,只要配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完成时间。逆风时多用点力,顺风时稍微降低一点瓦数,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完成时间还会比较快。因此大家下次比赛前要拟定配速策略时,可以根据此测试结果做出适当的调整!!
总结
我们一般骑行时,都是稳定在一个最适合我们输出的功率,来维持长时间的骑行。如果是平路无风,则会稳定在一个速度骑行。
当平路的顺风和逆风时,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情况剥离出来,单纯的看作额外的增加了或减少了相同的功率而已。
功率增加则速度增加,功率减少则速度减少。但随着速度的增加,风阻的增加更快,导致损失的功率变多。
所以在顺风时,要减少输出功率,控制速度,控制功率损耗。逆风时要增加功率输出,将顺风时节省的功率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在总功率输出一定的情况下,整个骑行时间最短。
===== ===== 分割线 ===== =====
1,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同样的总功率输出,有风天和没风天,骑同一个往返路段,哪个更快些?
根据上面的结论,有风天的往返骑行,顺风减少功率,逆风增加功率骑行。
而平路骑行,都是维持在某个较合适的功率骑行。
那么这个问题就相当于,总功率输出相同,一种是维持平均功率,一种是高低功率配合,那种骑行更轻松?
因为我们平路骑行已经是个人的最有效输出功率,这时如果提高功率,则会造成身体不适,比如达到了乳酸阈值,影响了骑手的耐力。
所以,无风天的往返路段会更好骑一些。
2,如果是同样的总功率输出,同样的里程,平路和带坡路的往返骑行,哪个更快些呢?
其实有坡的往返骑行,和有风的情况是类似的,也相当于增加或减少了骑行功率。所以有坡的往返骑行,也要上坡增加功率,下坡减少功率骑行。
同样的道理,基于功率输出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不同,同样里程的平路和有坡路的往返骑相比,也是平路骑行更好骑,会更快些。
3,综上
综合以上情况,在没有人破风的情况下,匀速骑就是最快的。到了终点再冲刺!
参考:
1,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