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上非结构化数据的以所有者为中心的保护
1. 污点源与污点汇
对于用户提供的非结构化数据,当一个输入框被标记上特定标签时,系统会将该输入框视为污点源,并为从这个输入框获取的数据创建相应的污点标签(和策略标签)。以下是可能泄露用户提供的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列表:
| 应用/恶意软件名称 | 是否为恶意软件 | 非结构化数据类型 |
| — | — | — |
| FakeNetflix | 是 | Netflix 登录标识和密码 |
| 重新打包的 Paypal | 是 | Paypal 用户名和密码 |
| 有道词典 | 否 | 网易用户名和密码 |
当带有污点标签的数据到达某些出口点时,系统会检查并执行相应的策略。在系统中,这些出口点被视为污点汇。和 TaintDroid 类似,网络接口是系统中的一个污点汇。如果没有指定策略,系统会使用 Linux 管道阻止当前的网络操作,并通过管理系统应用显示一个弹出窗口,让用户做出决策。除了网络接口,系统中还有另一个新的污点汇,即一个应用通过 binder 接口与另一个应用共享数据的点。通过在污点汇处检查和执行策略,系统可以防止应用与未经授权的外部实体共享(受污染的)非结构化数据。
下面是相关流程的 mermaid 流程图:
graph LR
A[用户输入数据] --> B[标记输入框为污点源]
B --> C[创建污点标签和策略标签]
C --> D[数据流动]
D --> E{是否到达污点汇}
E -- 是 --> F{是否有指定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