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变革下劳动力的演变与人机交互
1. 流程工人的出现
法国理论家安德烈·戈尔茨在其关于经济推理“合理性”的著作中,引用了以笔名“Ilnox”发表在共产主义日报上对“流程工人”的分析。流程工人是计算机化的产物,代表了生产过程与工人之间的新界面。生产线的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将不再与产品进行物理交互,而是主要专注于控制和维护生产过程。
计算机化带来了标准化,无论工作地点或行业如何,工作本质上都是通过显示屏远程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这一转变对流程工人的影响复杂且矛盾:
- 技能要求提升 :监控和控制任务及所需的情境技能比当前任务和技能更复杂,需要重新培训。
- 技能可转移性增强 :这些技能更容易获取,且可在不同行业和地点转移,使工人更具流动性。
- 技能普通化 :由于公司或行业特点的相关性降低,这些技能变得普遍,工人在竞争中优势不大。
- 工作枯燥 :工作主要是被动观察,偶尔才需采取行动,工人几乎不创造价值,容易感到疲惫。
不过,戈尔茨并不消极看待这一发展,他认为这至少能让工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机会在工厂外享受丰富的私人生活。
2. 熄灯工厂的开启
将人类从生产过程中移除一直是目标,这一目标的追求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从大萧条到战争,再到冷战,劳动力与制造技术的关系一直是创新和冲突的根源。20世纪40年代,美国商业精英担心工会势力过大,同时也忧虑美国工业实力不如苏联,电子智能的自导机械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熄灯工厂是这一目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0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