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移动设备任务分配与拍卖机制解析

移动设备任务分配与拍卖机制解析

1. HyGrid技术的特性与挑战

HyGrid技术在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实验表明其能应用于大型干涉仪和单碟的实际数据管道。不过,当前实现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尚未支持自动调整以找到最优粗化因子,并且CPU和GPU之间的负载平衡也需要改进。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 将网格化方法扩展到多GPU平台。
- 使其适应实时数据流。
- 集成到FAST的数据管道中。

2. 移动众包感知与任务分配背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在大数据时代,单设备完成任务仍具挑战。众包作为新兴技术,利用大量设备来处理大规模感知任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移动众包感知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特点|示例|
| ---- | ---- | ---- |
|个人感知|通常处理简单任务|个人运动模式监测|
|社区感知|需要多设备协同,适合复杂任务|空气质量监测、交通信息映射等|

由于复杂感知任务受限于设备的计算、能源和数据资源,因此可以考虑构建设备到设备(D2D)云来解决问题。D2D云由一组移动设备和一个接入点(AP)组成。

3. 任务分配的重要性与拍卖类型

在移动众包感知中,任务分配是关键问题。众包算法主要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算法,在分布式算法中,拍卖成为解决任务分配问题的常用工具。常见的拍卖类型有:
- 单拍卖
- 双拍卖
- 组合拍卖
- 组合双拍卖

其中,涉及买卖双方的拍卖称为双拍卖,组合拍卖机制最初用于机场时隙分配,组合双拍卖则最早用于公共物品市场。

现有的众包感知研究大多采用双拍卖机制,但部分双拍卖机制假设一个任务只能卸载到一个设备,这在处理大规模任务时可能导致较大延迟。因此,有必要使用组合双拍卖(CDA)机制进行任务分配。

4. 设计CDA机制的挑战

设计用于移动众包感知的CDA机制面临三大挑战:
1. 确定哪些感知任务应该被卸载。
2. 确定移动用户应为卸载任务支付多少货币补偿。
3. 如何分配感知任务,因为找到最优任务分配解决方案是一个NP难问题,无法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

5. 解决COUSTIC问题的方案

为解决Combinatorial dOuble aUction for taSk assignmenT in device-to-device Crowdsourcing clouds(COUSTIC)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 首先分析D2D云中多个任务和多个移动设备的情况,将任务分配问题转化为组合双拍卖问题,并建立整数规划模型。然后设计多项式时间贪心算法,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并解决效用最大化问题。
- 所提出的贪心算法具有多项式运行时间,证明了这些拍卖算法具有真实性、预算平衡性和个体理性。
- 构建D2D云中的组合双拍卖(CDA)模型,并与双拍卖、随机分配和最大匹配分配机制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效果良好,可作为D2D云任务分配的新方法。
- 模拟结果显示,组合双拍卖机制相比现有双拍卖方案和基于集中式最大匹配的算法分别有26.3%和15.8%的增益。

以下是组合双拍卖模型的流程:

graph LR
    A[任务和设备提交投标] --> B[接入点作为拍卖师接收投标]
    B --> C[拍卖师确定中标者和任务分配方案]
    C --> D[拍卖师通过定价模型计算费用和支付]
    D --> E[从任务收取费用并向卖家支付款项]
6. 相关工作对比

在任务分配的研究中,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机制:

6.1 集中式机制

集中式机制通过中央控制器或中央平台来感知数据或分配任务。例如,Xiao等人设计了一种以宏蜂窝基站为中央控制器的节能模式选择和用户关联方案,旨在通过联合优化接入点选择、模式切换和功率控制,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QoS)要求的同时,最大化上行传输的能源效率。Song等人宣布了一个基于众包感知的系统,该系统由中央平台和一组智能手机组成,假设智能手机愿意合作并提供感知服务。

然而,集中式机制在缺少中央控制器的情况下并不适用。

6.2 分布式机制

分布式机制在没有中央控制器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工作。拍卖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频谱分配、资源分配和协作通信等领域得到了研究。在移动众包感知场景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双拍卖机制上。

部分双拍卖机制存在不足,例如Chen等人提出的策略证明双拍卖模型未处理参与者之间的勾结问题;Tang等人设计的双边投标机制用于移动云资源共享,但未考虑多个参与者协作处理大规模感知任务的情况。

Samimi等人提出了组合双拍卖模型和CDARA算法进行任务分配,但CDARA算法不能保证个体理性。因此,为解决COUSTIC问题,设计了基于组合双拍卖模型的任务分配方案。

7. 系统模型与问题定义
7.1 D2D云模型

在D2D云中,假设有一组移动设备$D = {d_1, d_2, …, d_n}$愿意参与任务分配。每个设备可能自带任务、处于空闲状态或参与任务分配。

在移动设备使用过程中,会创建$m$个任务$T = {T_1, T_2, …, T_m}$,每个任务由多个子任务组成。对于每个子任务$T_i$,表示为$T_i = {h_{i,1}t_1, h_{i,2}t_2, …, h_{i,k}t_k}$,其中$h_{i,j}$表示对每种类型任务的需求,$v_i$是子任务$T_i$计算过程的真实估值。

由于移动设备的异构性,不同设备具有不同的计算资源、存储容量等。假设每个设备$j$有自己的空闲资源$R_j$,$n$个设备的总空闲资源表示为$\tilde{R} = {R_1, R_2, …, R_n}$。

7.2 组合双拍卖模型

在该系统中,有多个需要高效处理的感知任务(买家)和拥有大量计算资源的设备(卖家),接入点作为拍卖师。

每个任务向接入点提交投标$B_i = {\vec{h} i, v_i}$,其中$\vec{h}_i = {h {i,1}, h_{i,2}, …, h_{i,k}}$表示每个子任务的需求数量,$v_i$是第$i$个任务评估的真实价值。

每个设备向拍卖师提交投标$S_j$,$j \in {1, 2, …, n}$。$S_j = {\vec{s} j^ , w_j, c_j}$,其中$\vec{s}_j^ = {s {j,1}, s_{j,2}, …, s_{j,k}}$,$s_{j,i}$表示设备$j$拥有的第$i$种类型资源,$\vec{s}_j^*$表示设备$j$提供的资源组合,$w_j$表示可提供此类服务的最大数量,$c_j$是第$i$个设备成本的真实估值。

接入点收到所有投标后,作为拍卖师确定拍卖的中标者和失败者,并同时制定任务分配方案。该方案包括一个任务卸载到哪个设备以及每个设备卸载多少任务。同时,拍卖师通过定价模型计算费用和支付,从任务收取费用并向卖家支付相应款项。

以下是该过程的流程图:

graph LR
    A[任务提交投标Bi] --> C[接入点接收投标]
    B[设备提交投标Sj] --> C
    C --> D[拍卖师确定中标者和任务分配方案]
    D --> E[拍卖师计算费用和支付]
    E --> F[从任务收取费用]
    E --> G[向卖家支付款项]
8. 任务分配算法与定价支付

为了实现任务的有效分配和合理的定价支付,设计了相应的算法。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8.1 任务分配算法

采用多项式时间贪心算法来解决任务分配问题,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将所有任务和设备标记为未分配状态。
2. 排序:根据任务的价值密度(价值与需求的比值)对任务进行降序排序。
3. 迭代分配:
- 选择价值密度最高的未分配任务。
- 遍历所有未分配的设备,计算每个设备能够满足该任务的部分需求。
- 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任务需求且成本最低的设备进行分配。
- 更新任务的剩余需求和设备的可用资源。
4. 重复步骤3,直到所有任务都被分配或没有可用的设备。

以下是该算法的伪代码:

Input: 任务集合T,设备集合D
Output: 任务分配方案

1. 初始化所有任务和设备为未分配状态
2. 对任务集合T按价值密度降序排序
3. while 存在未分配的任务 do
    4. 选择价值密度最高的未分配任务t
    5. 初始化最大满足度为0,最优设备为null
    6. for 每个未分配的设备d in D do
        7. 计算设备d能够满足任务t的需求数量satisfaction
        8. if satisfaction > 最大满足度 and 设备d的成本符合要求 then
            9. 最大满足度 = satisfaction
            10. 最优设备 = d
        11. end if
    12. end for
    13. if 最优设备 != null then
        14. 将任务t的部分需求分配给最优设备
        15. 更新任务t的剩余需求和最优设备的可用资源
    16. end if
17. end while
8.2 定价支付模型

定价支付模型的目的是确保拍卖机制的真实性、个体理性和预算平衡。具体步骤如下:
1. 对于每个中标任务,计算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付费用等于该任务为了获得服务而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减去其在没有该设备参与时能够获得的最大效用。
2. 对于每个中标设备,计算其获得的报酬。报酬等于该设备为提供服务而要求的最低价格加上其在没有该任务参与时能够获得的最大效用。

以下是定价支付的表格示例:
|任务/设备|中标情况|支付费用/报酬|
| ---- | ---- | ---- |
|任务1|中标|$X_1$|
|任务2|未中标|0|
|设备1|中标|$Y_1$|
|设备2|未中标|0|

9. 拍卖机制的性质证明

为了确保所设计的拍卖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需要证明其具有以下性质:

9.1 真实性

真实性意味着参与者如实报告自己的信息是最优策略。证明过程如下:
- 假设一个任务$t$故意低报自己的价值。在任务分配过程中,由于价值密度降低,该任务可能无法获得优先分配,从而导致其效用降低。
- 假设一个设备$d$故意高报自己的成本。在设备选择过程中,该设备可能无法被选中,从而无法获得报酬。

因此,如实报告信息是参与者的最优策略,拍卖机制具有真实性。

9.2 个体理性

个体理性意味着参与者参与拍卖能够获得非负的效用。证明过程如下:
- 对于中标任务,其支付费用小于等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因此效用非负。
- 对于中标设备,其获得的报酬大于等于其要求的最低价格,因此效用非负。

因此,拍卖机制具有个体理性。

9.3 预算平衡

预算平衡意味着拍卖师收取的费用能够覆盖支付给卖家的款项。证明过程如下:
- 在定价支付模型中,任务支付的费用总和等于设备获得的报酬总和加上拍卖师的利润。
- 由于拍卖师的利润非负,因此费用总和能够覆盖报酬总和,拍卖机制具有预算平衡。

10. 模拟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组合双拍卖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与其他机制进行了比较。

10.1 实验设置
  • 模拟环境:使用Python语言实现模拟程序,设置不同数量的任务和设备。
  • 比较机制:双拍卖机制、随机分配机制和最大匹配分配机制。
  • 评估指标:任务完成率、总效用、设备利用率等。
10.2 实验结果

模拟结果表明,组合双拍卖机制在各个评估指标上都表现出色:
|机制|任务完成率|总效用|设备利用率|
| ---- | ---- | ---- | ---- |
|组合双拍卖机制|$X_1\%$|$Y_1$|$Z_1\%$|
|双拍卖机制|$X_2\%$|$Y_2$|$Z_2\%$|
|随机分配机制|$X_3\%$|$Y_3$|$Z_3\%$|
|最大匹配分配机制|$X_4\%$|$Y_4$|$Z_4\%$|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组合双拍卖机制在任务完成率、总效用和设备利用率方面都优于其他机制。具体来说,组合双拍卖机制相比现有双拍卖方案和基于集中式最大匹配的算法分别有26.3%和15.8%的增益。

以下是不同机制下总效用的对比图:

graph LR
    A[组合双拍卖机制] --> B(总效用Y1)
    C[双拍卖机制] --> D(总效用Y2)
    E[随机分配机制] --> F(总效用Y3)
    G[最大匹配分配机制] --> H(总效用Y4)
11.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移动众包感知中任务分配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组合双拍卖模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采用多项式时间贪心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 证明了拍卖机制的真实性、个体理性和预算平衡。
- 模拟结果表明,组合双拍卖机制在任务分配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
- 进一步优化贪心算法,提高任务分配的效率和质量。
- 考虑更复杂的场景,如动态任务和设备的加入与退出。
- 研究如何将该机制应用到实际的移动众包感知系统中。

综上所述,组合双拍卖机制为移动众包感知中的任务分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