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网络超点检测与3D场景可见性计算技术
1. 高效分布式超点检测算法
在网络管理和安全领域,超点检测至关重要。有一种高效的分布式超点检测算法,通过按IP地址的右位分割,在内存利用上表现出色。从内存角度来看,该算法能够处理带宽高达249 Gb/s的网络流量,而DCDS、VBFA和GSE算法能处理的最高流量带宽分别为21.1 Gb/s、50.6 Gb/s和31.6 Gb/s。在实验中使用的是仅价值30美元的廉价GPU,若使用如GTX 1080(拥有11 GB图形内存,售价1000美元)这样更高级的GPU,就能应对更快、更大规模的网络。
该算法采用了两种相反的数量估计算法:短估计(SE)和长估计(LE)。SE消耗的内存极少,处理速度快。基于SE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超点恢复结构SEAV,通过它可以得到候选超点列表。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引入了LE。LE比SE消耗更多内存,但准确性更高。将SE和LE结合使用,能让算法以最小的内存消耗获得最高的准确性。
2. 3D场景可见性计算的挑战与需求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可见性计算是基础问题,也是逼真渲染算法的瓶颈。它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实时模拟和3D交互设计等领域。随着图形技术的发展,3D场景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通常由数百万个三角形组成。尽管硬件为图形提供了强大支持,但仍无法满足大规模场景高效渲染的需求,其中可见性计算是关键制约因素。
目前,大规模场景的可见性计算大多仍在单处理器机器上运行,计算时间可能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虽然有许多算法用于加速可见性计算,但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设计分布式并行框架来加速可见性计算面临诸多挑战:
- 计算时间不平衡 :每个三角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