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内存分布式超点检测与3D场景可见性计算优化
1. 高效内存分布式超点检测
在网络管理和安全领域,超点的实时检测至关重要。有一种算法通过按IP地址的右位分割来处理网络流量,从内存角度来看,该算法能够处理高达249 Gb/s带宽的网络流量,而DCDS、VBFA和GSE算法所能处理的最高流量带宽分别为21.1 Gb/s、50.6 Gb/s和31.6 Gb/s。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使用的GPU价格较为便宜,仅需30美元。若使用更高级的GPU,如拥有11 GB显存的GTX 1080(价格约1000美元),则可应对更快、更大规模的网络。
该算法采用了两种相反的数量估计算法:短估计(SE)和长估计(LE)。SE消耗的内存非常小,处理速度快。基于SE,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超点恢复结构SEAV,通过SEAV可以得到候选超点列表。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引入了LE,LE虽然比SE消耗更多的内存,但准确性更高。将SE和LE结合使用,能使算法以最小的内存获得最高的准确性。
2. 3D场景可见性计算概述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可见性计算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逼真渲染算法的瓶颈。它在确定从某个视点可见的对象、虚拟现实、实时模拟和3D交互式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随着图形技术的发展,3D场景变得越来越大且复杂,通常由数百万个三角形组成。尽管硬件为图形提供了强大支持,但仍无法满足大规模场景高效渲染的需求,可见性计算成为关键制约因素。
2.1 可见性计算的常见方法
常见的可见性计算方法有多种:
- Rohlf等人提出了基于边界框测试和法线检测的可见性处理方法,以提高性能。
- 部分方法为场景中的每个子空间提供紧凑的交集集合,只需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7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