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中的物联网安全与 sTiki 协议解析
1. 物联网发展现状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设备的多样化,物联网(IoT)受到了广泛关注。过去,物联网主要局限于点对点(P2P)架构、特定网络、专用应用以及服务器、计算机和路由器等设备。但如今,物联网涵盖了无线传感器设备,形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这些设备在内存、能源和计算能力方面存在限制,给开发者带来了挑战。为了将它们连接到互联网,通常需要支持 IP 协议,常见的实现方式是使用名为 6LoWPAN 的 IPv6 实现。
WSN 的拓扑结构多样,从星形拓扑到纯 P2P 拓扑都有,实际部署中常采用两者的组合。网络由全功能设备(FFD)和精简功能设备(RFD)组成,它们根据在 WSN 中的位置支持不同功能,从简单的数据收集和转发到预处理。设备间通过 UDP 协议进行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包大小有限,但 6LoWPAN 等现有 IPv6 实现支持数据包分片和压缩,以连接这些受限设备到物联网。
然而,许多物联网应用涉及敏感数据的收集和传输,但目前很多部署并未通过合适的安全方案保护这些数据。不同的端到端安全方案基于现有互联网标准构建,如数据报传输层安全(DTLS)协议,但由于受限设备尤其是内存资源有限,这些方案不适用于 WSN。
2. 物联网安全需求与 sTiki 协议的诞生
物联网需要真正的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来达到足够的安全级别。保护数据离开本地网络后的安全是不够的,因为数据可能经过多次跳转并通过不可控网络到达最终目的地。此外,物联网中的受限设备(传感器节点)虽然资源有限,但数据所有者仍要求端到端安全支持,包括通信伙伴的相互认证,这需要建立单独的密钥协议和安全通信解决方案。但由于设备内存、计算能力和能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