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与零信任网络新时代下物联网的隐私保护提升
1. 数据隐私定义
隐私保护旨在控制对个人或中小型企业(SMBs)数据的访问,这些数据依法属于私有,或被个人认为是私有的。个人信息涵盖以下几类:
- 个人数据 :符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4条,即与已识别或可识别自然人相关的任何信息。可识别自然人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被识别的人,特别是通过标识符(如姓名、身份证号码、位置数据、在线标识符)或与该自然人的身体、生理、遗传、心理、经济、文化或社会身份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因素来识别。
- 敏感数据 :符合GDPR第9条,揭示种族或民族出身、政治观点、宗教或哲学信仰、工会成员身份的个人数据,以及用于唯一识别自然人的遗传数据或生物特征数据处理,或与健康、自然人的性生活或性取向有关的数据。
- 使用数据 :从计算机设备(如打印机)收集的数据,以及行为信息(如数字内容的观看习惯、用户最近访问的网站或产品使用历史)。
- 唯一设备标识 :其他可能唯一追溯到用户设备的信息类型,如IP地址、射频识别(RFID)标签、唯一硬件ID关联。
2. 文献综述
隐私和安全挑战通常通过技术机制解决,其中隐私增强技术(PET)较为突出,如加密、匿名通信协议、基于属性的凭证、可信计算、多方计算、同态加密、数据混淆、隐私中介和数据库的私有搜索等。虽然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已得到研究和试点验证,但除了少数情况(如传输中和静止数据的加密广泛应用)外,隐私增强技术在系统设计中尚未广泛使用。
如今的物联网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