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传感器是理想传感器,可以直接输出检测到的目标物,且目标物不受遮挡影响。
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log.youkuaiyun.com/gloria_iris/article/details/105667281
目录
1. 介绍
AIR传感器(Air Information Receiver),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且通用的检测方案。
AIR主要用于传感器简单应用的场景,如调整控制器(ACC)和决策算法的测试。此处的简单是指无需利用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只应用上层数据,如距离、角度等信息。
AIR传感器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但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数据,或根据某种扫描原理使用传感器,建议使用TIS传感器。
2. 数据配置
通过位置、方向、视角、检测范围来配置AIR传感器,同时可设置AIR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个数,具体见图1。
检测原则:AIR传感器提供了3个检测原则,具体见图2:
- BBox:测量到对象边界框的距离
- 中心:测量到对象边界框中心的距离;
- CoG:测量距离对象中心的距离。
图1 AIR传感器的配置
图2 AIR传感器的检测方式
默认情况下,环境和基础结构目标对于AIR传感器是不可见的,若要使其可见,需要打开目标配置对话框并选中“可检测到的传感器”,如图3:
图3 环境的可视化
3. AIR传感器的检测步骤
AIR传感器检测到的物体是Visible objects,每个visible object由bounding box(图片中以黄线点)表示,是包围对象的矩形框。AIR传感器通过位置和角度规定了一个检测区域(具体见配置部分)。AIR传感器检测束的形状为具有圆形边缘的锥形。具体检测步骤为:
1.识别检测到的目标物,包含以下之一:
- bounding box的一个角点在传感光束内;
- bounding box的中心在传感光束内;
- 检测点在传感光束内;
2.确定检测点,仅考虑检测到的对象(来自步骤一),检测点是:
- 若检测距离类型是CoG,则是对象重心;
- 若检测距离类型是Center,则是对象中心;
- 若检测距离类型是BBox,则是传感坐标系原点到bounding box中心连线与bounding box一条边界线的交点;
注:此时检测点可能在sensor beam外部
3. 确定距离和角度,具体计算过程:
- 距离:sensor axis system到检测点的距离
- azimuth angle:传感器坐标xy平面上,sensor x-axis到检测线的角度;
- elevation angle:传感器坐标xz平面上,sensor x-axis到检测线的角度。
注:(1)AIR传感器可检测到所有传感器光束内的目标,不考虑目标遮挡。(2)不会检测到地平面以下(z<0)的物体
使用AIR传感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AIR传感器到检测点的距离——并不总是最短距离;
- AIR传感器考虑了bounding box shape——并不是物体实际形状;
- AIR传感器检测到点可以在sensor beam之外;
- 如果bounding box corner,bounding box中心和检测点都在sensor beam之外,则不会检测到目标;
- AIR传感器输出目标物是在sensor beam中可见的,不考虑遮挡。
4. AIR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对于每个检测到的目标,具体输出信息为:
- 距离(m):传感器坐标原点到目标的距离;
- 方位角θ(degs):azimuth(水平扫射)方向上的角度;
- 仰角φ(degs): elevation(垂直扫射)方向上的角度;
- ID(n):检测到目标的ID号,通常是prescan自动编号;
- 速度(m/s):检测到目标的纵向速度(从目标物的里程表中读取);
- 航向度(degs):检测道目标的罗盘航向(行驶方向,N=0度,E=90度,S=180度,W=270度)。
图4 目标物的输出示例
Simulink中,目标物的输出表示
Range(m) | 被测目标与传感器坐标的距离 |
theta(degs) | azimuth方向的检测角度 |
phi(degs) | elevation方向的检测角度 |
ID(n) | 被测目标的序列号 |
Velocity(m/s) | 被测目标的纵向距离 |
Heading(degs) | 被测物的航向角(North=0,East=90,South=180,West=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