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光学与红外干涉仪:原理、设计与挑战

光学与红外干涉仪:原理、设计与挑战

1. 大气的影响

在所有噪声源中,大气是最主要的贡献者。大气处于不可预测且复杂的湍流状态,理解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理论至关重要,因为大气的特性决定了许多地面干涉仪(乃至任何地面天文系统)的设计限制。

1.1 雷诺数与湍流

通常采用雷诺提出的方法,用系综平均而非单个分量来描述气流。雷诺定义了一个无量纲量——雷诺数(R),用于表征湍流:
[R = \frac{UL}{\nu_{mol}}]
其中,U 和 L 分别是气流的典型速度和长度,(\nu_{mol}) 是运动分子粘度。低雷诺数表示层流,即流体在空间和时间上规则且平滑;高雷诺数则表示高度湍流。大气的雷诺数约为 (10^6),研究起来较为困难。经典理论认为,层流和完全湍流之间的不稳定状态数量可能非常大甚至无穷,但混沌理论的最新研究表明,经过几次转变就可能达到完全湍流状态。

1.2 大气湍流模型

泰勒(1921)和理查森(1922)首次提出并由泰勒(1935)和科尔莫戈罗夫(1941a, b)扩展的标准模型指出,由于控制流体运动的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的非线性,能量以低空间频率进入大气流动,形成大尺度的涡旋,其长度 (L_0) 称为外尺度长度。外尺度长度根据当地条件而异,从靠近地面时到最近物理边界的距离到最大湍流涡旋的厚度不等,测量值从 2 m 到 2 km 不等。

这些大涡旋不稳定,会分解成更小的涡旋,对应不同的尺度长度和更高的空间频率。当雷诺数足够低时,涡旋的湍流破碎停止,流体的动能通过粘性耗散以热量的形式损失,这就对流动施加了最高可能的空间频率,对应的内尺度长度记为 (l_0),其范围从地面附近的几毫米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