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红外光谱连续扫描干涉仪详解

中红外光谱连续扫描干涉仪详解

1. 引言

中红外光谱学中使用的标准干涉仪历史悠久。早在1887年,双光束干涉仪就用于著名的迈克尔逊 - 莫雷以太漂移实验,旨在确定光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多年后,同一干涉仪用于光谱线精细结构的首次系统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计算要求限制了干涉仪在复杂光谱研究中的常规应用。此后,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开始商业化,用于中红外光谱分析。由于其固有优势,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几乎完全取代了色散型仪器。

干涉仪设计不断演变,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如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广泛应用于研究实验室、卫星、过程监测系统、平流层测量的船载和气球载系统,以及用于化学战剂遥感的便携式军事设备等领域。接下来将探讨中红外光谱干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误差来源、组件特性,并通过实例说明干涉仪设计如何受光谱仪预期用途的影响。

2. 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2.1 基本结构

中红外光谱仪中使用的基本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主要组件包括:红外光源发出的光聚焦到雅克诺光阑(Jacquinot stop),该光阑与限制干涉仪立体角的镜子一起控制光谱仪的扩展量和光束发散度。光经过雅克诺光阑后被准直并导向分束器组件,理想情况下,光在此被分成两束强度相等的光束。分束器由沉积在基底上的薄膜构成,为补偿基底对干涉仪一臂光程的影响,在另一臂放置厚度相等的补偿板。分束后,一束光射向固定镜并反射回分束器,另一束光射向可沿光轴移动的镜子,反射后也回到分束器与来自固定镜的光束合并。最后,约一半的光返回光源,另一半射向样品,经样品透射或反射后聚焦到探测器。此外,氦氖(HeNe)激光束也通过干涉仪,并由一个或多个激光探测器检测。

2.2 单色光干涉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多个固定翼无人机一致性控制”展开,采用Matlab代码实现相关算法,属于顶级EI期刊的复现研究成果。文中重点研究了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在多无人机系统中的一致性控制问题,通过构建固定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实现多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轨迹一致性和稳定协同飞行。研究涵盖了控制算法设计、系统建模、优化求解及仿真验证全过程,并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支持,便于读者复现实验结果。; 适合人群:具备自动控制、无人机系统或优化算法基础,从事科研或工程应用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自动化、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工程师;熟悉Matlab编程和基本控制理论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无人机协同控制系统的算法研究与仿真验证;②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③掌握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提升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DMPC算法的构建流程、约束处理方式及一致性协议的设计逻辑,同时可拓展学习文中提及的路径规划、编队控制等相关技术,以深化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的整体认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