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镜望远镜的光学对准技术解析
1. 引言
分段镜望远镜在现代天文学观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光学对准是确保望远镜性能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分段镜望远镜光学对准的相关技术,包括分段镜的倾斜对准、相位对准、翘曲线束调整以及副镜对准等方面。
2. 分段镜的倾斜对准
- 测量原理 :分段镜倾斜角度的测量与自适应光学中的波前传感类似,都使用了 Shack - Hartmann 波前传感器,每个分段镜可采用单个或多个子孔径。但二者存在重要区别,自适应光学旨在“冻结”大气,曝光时间极短(通常为几毫秒);而分段镜对准测量则需对局部大气倾斜误差进行平均,曝光时间较长,一般为几十秒。
- 大气影响 :尽管在短曝光极限下,湍流的光学效应在理论上已得到很好的理解,但对于典型对准测量的长曝光(非无限长)情况,理论情况尚不明晰。甚大望远镜(VLT)的测量表明,长曝光下的残余大气像差(高达泽尼克项 n ∼ 4)可由与理论短曝光极限相同的泽尼克系数统计分布描述,但有效大气相干直径 r₀ 作为唯一自由参数。尽管长曝光的有效 r₀ 可能比通常的“瞬时” r₀ 大一个数量级,但残余大气湍流仍限制了 VLT 的对准过程。凯克望远镜也有类似结果,对于未来的极大望远镜,外尺度效应(在超过 10 米时变得重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
3. 相位对准
- 活塞误差要求 :光学对准中最具挑战性的自由度与分段镜的活塞误差相关。为使望远镜达到全孔径对应的衍射极限,活塞误差(或分段镜之间的台阶)必须远小于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