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GCP上部署Kubernetes:网络、负载均衡与存储配置全解析

在GCP上部署Kubernetes:网络、负载均衡与存储配置全解析

1. 子网(Subnets)

在Google Cloud Platform(GCP)中,子网总是跨区域内的多个可用区。与AWS不同,你不能像在AWS中那样在单个可用区创建子网,创建子网时需要指定整个区域。

GCP中没有像AWS那样明确的公共和私有子网概念。因为GCP中的所有子网都有通往互联网网关的路由,GCP使用基于网络标签的主机(实例)级访问控制来确保网络安全,而非子网级访问控制。

技术上,你可以启动一个VM实例作为NAT网关或HTTP代理,然后为私有子网创建一个指向NAT/代理实例的自定义优先级路由,以实现类似AWS的私有子网。具体详情可参考: https://cloud.google.com/compute/docs/vpc/special-configurations

GCP VPC的一个有趣且独特的概念是,你可以将不同CIDR前缀的网络块添加到单个VPC中。例如,在自定义模式的VPC中添加以下三个子网:
- subnet-a (10.0.1.0/24) 来自 us-west1
- subnet-b (172.16.1.0/24) 来自 us-east1
- subnet-c (192.168.1.0/24) 来自 asia-northeast1

使用以下命令创建这三个不同区域、不同CIDR前缀的子网:

$ gcloud compute networks subnets create subnet-a --network=my-custom-network --range=10.0.1.0/24 --region=us-west1
$ gcloud compute networks subnets create subnet-b --network=my-custom-network --range=172.16.1.0/24 --region=us-east1
$ gcloud compute networks subnets create subnet-c --network=my-custom-network --range=192.168.1.0/24 --region=asia-northeast1

这意味着,当你需要扩展网络时,可以随时分配另一个CIDR前缀添加到VPC中。

2. 防火墙规则(Firewall rules)

GCP的防火墙规则对于实现网络安全至关重要,且比AWS安全组(SG)更简单灵活。在AWS中,启动EC2实例时必须至少分配一个与EC2紧密耦合的SG;而在GCP中,不能直接分配防火墙规则,防火墙规则和VM实例通过网络标签松散耦合,二者没有直接关联。

以下是创建公共主机(使用网络标签 public )和私有主机(使用网络标签 private )防火墙规则的命令:

# 创建公共主机的ssh访问规则
$ gcloud compute firewall-rules create public-ssh --network=my-custom-network --allow="tcp:22" --source-ranges="0.0.0.0/0" --target-tags="public"
# 创建公共主机的http访问规则 (80/tcp)
$ gcloud compute firewall-rules create public-http --network=my-custom-network --allow="tcp:80" --source-ranges="0.0.0.0/0" --target-tags="public"
# 创建私有主机的ssh访问规则(允许来自具有 "public" 标签的主机)
$ gcloud compute firewall-rules create private-ssh --network=my-custom-network --allow="tcp:22" --source-tags="public" --target-tags="private"
# 创建内部主机之间的icmp访问规则(允许来自具有 "public" 或 "private" 标签的主机)
$ gcloud compute firewall-rules create internal-icmp --network=my-custom-network --allow="icmp" --source-tags="public,private"

3. VM实例(VM instance)

GCP中的VM实例与AWS EC2类似,你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硬件配置的机器(实例)类型,以及基于Linux或Windows的操作系统镜像,甚至可以使用自定义的操作系统。

在启动VM实例时,可以指定零个或多个网络标签,标签无需事先创建。这意味着即使尚未创建防火墙规则,你也可以先启动带有网络标签的VM实例,此时虽然没有应用防火墙规则,但实例仍然有效。之后创建带有相应网络标签的防火墙规则,规则会应用到VM实例上,这种松散耦合为用户提供了灵活性。

在启动VM实例之前,需要像在AWS EC2中一样创建一个SSH公钥。最简单的方法是运行以下命令创建并注册一个新密钥:

# 创建新的ssh密钥对
$ gcloud compute config-ssh
# 密钥将存储在 ~/.ssh/google_compute_engine(.pub)
$ cd ~/.ssh
$ ls -l google_compute_engine*
-rw-------  1 saito  admin  1766 Aug 23 22:58 google_compute_engine
-rw-r--r--  1 saito  admin   417 Aug 23 22:58 google_compute_engine.pub

接下来,在子网 subnet-a subnet-b 上部署两个公共实例(使用 public 网络标签),并在 subnet-a 上启动一个私有实例(使用 private 网络标签):

# 在 subnet-a 上创建公共实例("public" 标签)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public-on-subnet-a --machine-type=f1-micro --network=my-custom-network --subnet=subnet-a --zone=us-west1-a --tags=public
# 在 subnet-b 上创建公共实例("public" 标签)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public-on-subnet-b --machine-type=f1-micro --network=my-custom-network --subnet=subnet-b --zone=us-east1-c --tags=public
# 在 subnet-a 上创建私有实例("private" 标签),使用较大规格 (g1-small)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private-on-subnet-a --machine-type=g1-small --network=my-custom-network --subnet=subnet-a --zone=us-west1-a --tags=private

使用以下命令查看创建的VM实例: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list
NAME                                           ZONE           MACHINE_TYPE PREEMPTIBLE  INTERNAL_IP  EXTERNAL_IP      STATUS
public-on-subnet-b                             us-east1-c     f1-micro                   172.16.1.2   35.196.228.40    RUNNING
private-on-subnet-a                            us-west1-a     g1-small                   10.0.1.2     104.199.121.234  RUNNING
public-on-subnet-a                             us-west1-a     f1-micro                   10.0.1.3     35.199.171.31    RUNNING

为了检查防火墙规则是否按预期工作,需要将SSH密钥添加到本地的ssh-agent中:

$ ssh-add ~/.ssh/google_compute_engine
Enter passphrase for /Users/saito/.ssh/google_compute_engine:
Identity added: /Users/saito/.ssh/google_compute_engine (/Users/saito/.ssh/google_compute_engine)

由于ICMP规则只允许具有 public private 标签的主机通信,因此从本地机器ping这些实例应该被拒绝。而公共主机允许从本地机器进行SSH连接,因为 public-ssh 规则允许任何来源(0.0.0.0/0)。

可以通过私有IP地址从公共主机ping和SSH到 subnet-a 上的私有主机,因为有 internal-icmp private-ssh 规则。

接下来,登录到私有主机并安装 tomcat8 tomcat8-examples 包:

# 登录到私有主机
$ ssh 10.0.1.2
# 安装 tomcat8 和 tomcat8-examples 包
$ sudo apt-get -y install tomcat8 tomcat8-examples

然后,从本地机器通过SSH在公共主机( public-on-subnet-a public-on-subnet-b )上安装 nginx

# 退出VM实例,回到本地机器
$ exit
# 通过ssh在公共主机上安装nginx
$ ssh 35.196.228.40 "sudo apt-get -y install nginx"
$ ssh 35.199.171.31 "sudo apt-get -y install nginx"
# 检查防火墙规则 (public-http) 是否生效
$ curl -I http://35.196.228.40/
HTTP/1.1 200 OK
Server: nginx/1.10.3
Date: Sun, 27 Aug 2017 07:07:01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Length: 612
Last-Modified: Fri, 25 Aug 2017 05:48:28 GMT
Connection: keep-alive
ETag: "599fba2c-264"
Accept-Ranges: bytes

此时,无法访问私有主机上的Tomcat,即使它有公共IP地址,因为私有主机还没有允许 8080/tcp 的防火墙规则:

$ curl http://104.199.121.234:8080/examples/
curl: (7) Failed to connect to 104.199.121.234 port 8080: Operation timed out

4.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

GCP提供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负载均衡器:
- Layer 4 TCP LoadBalancer
- Layer 4 UDP LoadBalancer
- Layer 7 HTTP(S) LoadBalancer

Layer 4(TCP和UDP)负载均衡器类似于AWS Classic ELB,而Layer 7 HTTP(S) 负载均衡器具有基于内容(上下文)的路由功能。例如,URL /img 将转发到实例 instance-a ,其他所有请求将转发到实例 instance-b ,更像是应用程序级别的负载均衡器。

要设置负载均衡器,与AWS ELB不同,需要事先配置一些项目,具体如下表所示:
| 配置项 | 用途 |
| ---- | ---- |
| 实例组(Instance group) | 确定VM实例组或VM模板(操作系统镜像) |
| 健康检查(Health check) | 设置健康阈值(间隔、超时等)以确定实例组的健康状态 |
| 后端服务(Backend service) | 为实例组设置负载阈值(最大CPU或每秒请求数)和会话亲和性(粘性会话),并关联健康检查 |
| url-maps(LoadBalancer) | 实际代表L7负载均衡器的占位符,关联后端服务和目标HTTP(S) 代理 |
| 目标HTTP(S) 代理(Target HTTP(S) proxy) | 建立前端转发规则与负载均衡器之间的关系 |
| 前端转发规则(Frontend forwarding rule) | 关联IP地址(临时或静态)、端口号到目标HTTP代理 |
| 外部IP(静态)(External IP (static)) | (可选)为负载均衡器分配静态外部IP地址 |

以下是设置负载均衡器的步骤:

4.1 创建实例组

# 创建HTTP实例和tomcat实例的实例组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unmanaged create http-ig-us-west --zone us-west1-a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unmanaged create http-ig-us-east --zone us-east1-c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unmanaged create tomcat-ig-us-west --zone us-west1-a
# 因为tomcat使用8080/tcp,创建一个名为tomcat:8080的新命名端口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unmanaged set-named-ports tomcat-ig-us-west --zone us-west1-a --named-ports tomcat:8080
# 将现有VM实例注册到相应的实例组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unmanaged add-instances http-ig-us-west --instances public-on-subnet-a --zone us-west1-a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unmanaged add-instances http-ig-us-east --instances public-on-subnet-b --zone us-east1-c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unmanaged add-instances tomcat-ig-us-west --instances private-on-subnet-a --zone us-west1-a

4.2 健康检查

# 创建HTTP (80/tcp) 对 "/" 的健康检查
$ gcloud compute health-checks create http my-http-health-check --check-interval 5 --healthy-threshold 2 --unhealthy-threshold 3 --timeout 5 --port 80 --request-path /
# 创建Tomcat (8080/tcp) 对 "/examples/" 的健康检查
$ gcloud compute health-checks create http my-tomcat-health-check --check-interval 5 --healthy-threshold 2 --unhealthy-threshold 3 --timeout 5 --port 8080 --request-path /examples/

4.3 后端服务

# 创建HTTP (默认) 和命名端口tomcat (8080/tcp) 的后端服务
$ gcloud compute backend-services create my-http-backend-service --health-checks my-http-health-check --protocol HTTP --global
$ gcloud compute backend-services create my-tomcat-backend-service --health-checks my-tomcat-health-check --protocol HTTP --port-name tomcat --global
# 将HTTP实例组(us-west1和us-east1)添加到HTTP后端服务
$ gcloud compute backend-services add-backend my-http-backend-service --instance-group http-ig-us-west --instance-group-zone us-west1-a --balancing-mode UTILIZATION --max-utilization 0.8 --capacity-scaler 1 --global
$ gcloud compute backend-services add-backend my-http-backend-service --instance-group http-ig-us-east --instance-group-zone us-east1-c --balancing-mode UTILIZATION --max-utilization 0.8 --capacity-scaler 1 --global
# 将tomcat实例组添加到tomcat后端服务
$ gcloud compute backend-services add-backend my-tomcat-backend-service --instance-group tomcat-ig-us-west --instance-group-zone us-west1-a --balancing-mode UTILIZATION --max-utilization 0.8 --capacity-scaler 1 --global

4.4 创建负载均衡器

# 创建负载均衡器 (url-map) 并将my-http-backend-service作为默认关联
$ gcloud compute url-maps create my-loadbalancer --default-service my-http-backend-service
# 添加 /examples 和 /examples/* 映射到 my-tomcat-backend-service
$ gcloud compute url-maps add-path-matcher my-loadbalancer --default-service my-http-backend-service --path-matcher-name tomcat-map --path-rules /examples=my-tomcat-backend-service,/examples/*=my-tomcat-backend-service
# 创建关联到负载均衡器 (url-map) 的目标-http代理
$ gcloud compute target-http-proxies create my-target-http-proxy --url-map=my-loadbalancer
# 分配静态全局IP地址并查看分配的地址
$ gcloud compute addresses create my-loadbalancer-ip --global
$ gcloud compute addresses describe my-loadbalancer-ip --global
address: 35.186.192.6
# 创建将静态IP关联到目标-http代理的转发规则
$ gcloud compute forwarding-rules create my-frontend-rule --global --target-http-proxy my-target-http-proxy --address 35.186.192.6 --ports 80

如果不指定 --address 选项,将创建并分配一个临时外部IP地址。

此时,负载均衡器已创建,但私有主机还没有允许Tomcat流量(8080/tcp)的防火墙规则,因此 my-tomcat-backend-service 的健康状态将保持为 down (0) 。需要添加一个允许从负载均衡器到私有子网(使用 private 网络标签)连接的防火墙规则:

# 添加允许负载均衡器访问Tomcat (8080/tcp) 的防火墙规则
$ gcloud compute firewall-rules create private-tomcat --network=my-custom-network --source-ranges 130.211.0.0/22,35.191.0.0/16 --target-tags private --allow tcp:8080

几分钟后, my-tomcat-backend-service 的健康状态将变为 up (1) ,此时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负载均衡器。访问 / 时,应路由到 my-http-backend-service (公共主机上的nginx应用程序);访问 /examples/ 时,将路由到 my-tomcat-backend-service (私有主机上的Tomcat应用程序)。

5. 持久磁盘(Persistent Disk)

Google Compute Engine(GCE)提供了一种名为持久磁盘(Persistent Disk,PD)的存储服务,类似于AWS EBS。你可以在每个可用区分配所需大小和类型(标准或SSD)的磁盘,并随时将其附加/分离到VM实例。

以下是创建并附加持久磁盘的步骤:

5.1 查看VM实例位置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list
NAME                                           ZONE           MACHINE_TYPE PREEMPTIBLE  INTERNAL_IP  EXTERNAL_IP      STATUS
public-on-subnet-b                             us-east1-c     f1-micro                   172.16.1.2   35.196.228.40    RUNNING
private-on-subnet-a                            us-west1-a     g1-small                   10.0.1.2     104.199.121.234  RUNNING
public-on-subnet-a                             us-west1-a     f1-micro                   10.0.1.3     35.199.171.31    RUNNING

5.2 创建持久磁盘

选择 us-west1-a 并将其附加到 public-on-subnet-a

# 在 us-west1-a 创建一个20GB的标准类型持久磁盘
$ gcloud compute disks create my-disk-us-west1-a --zone us-west1-a --type pd-standard --size 20
# 几秒钟后,查看磁盘状态
$ gcloud compute disks list
NAME                                           ZONE           SIZE_GB  TYPE         STATUS
public-on-subnet-b                             us-east1-c     10       pd-standard  READY
my-disk-us-west1-a                             us-west1-a     20       pd-standard  READY
private-on-subnet-a                            us-west1-a     10       pd-standard  READY
public-on-subnet-a                             us-west1-a     10       pd-standard  READY

5.3 附加持久磁盘

# 将持久磁盘 (my-disk-us-west1-a) 附加到VM实例 (public-on-subnet-a)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attach-disk public-on-subnet-a --disk my-disk-us-west1-a --zone us-west1-a

5.4 登录实例查看状态

# 登录到 public-on-subnet-a
$ ssh 35.199.171.31
# 查看磁盘状态
$ sudo su
$ dmesg | tail
[ 7377.421190] systemd[1]: apt-daily-upgrade.timer: Adding 25min 4.773609s random time.
[ 7379.202172] systemd[1]: apt-daily-upgrade.timer: Adding 6min 37.770637s random time.
[243070.866384] scsi 0:0:2:0: Direct-Access     Google   PersistentDisk   1 PQ: 0 ANSI: 6
[243070.875665] sd 0:0:2:0: [sdb] 41943040 512-byte logical blocks: (21.5 GB/20.0 GiB)
[243070.883461] sd 0:0:2:0: [sdb] 4096-byte physical blocks
[243070.889914] sd 0:0:2:0: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1 type 0
[243070.900603] sd 0:0:2:0: [sdb] Write Protect is off
[243070.905834] sd 0:0:2:0: [sdb] Mode Sense: 1f 00 00 08
[243070.905938] sd 0:0:2:0: [sdb] Write cache: enabled, read cache: enabled, doesn't support DPO or FUA
[243070.925713] sd 0:0:2:0: [sdb] Attached SCSI disk

可以看到持久磁盘已附加到 /dev/sdb 。类似于AWS EBS,需要对该磁盘进行格式化,由于这是Linux操作系统的操作,具体步骤与在AWS上的操作相同。

6. Google容器引擎(Google Container Engine,GKE)

前面介绍了GCP的一些组件,现在可以使用这些组件在GCP VM实例上设置Kubernetes,甚至可以使用之前提到的kops工具。

综上所述,在GCP上部署Kubernetes涉及子网、防火墙规则、VM实例、负载均衡器和持久磁盘等多个方面的配置。通过合理配置这些组件,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的Kubernetes集群部署。

6. 进一步优化与扩展

6.1 自动伸缩

为了应对流量的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为实例组设置自动伸缩。以下是设置自动伸缩的步骤:
1. 确定伸缩策略 :可以根据CPU利用率、请求率等指标进行伸缩。
2. 配置自动伸缩器

# 为http-ig-us-west实例组配置自动伸缩,目标CPU利用率为70%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managed set-autoscaling http-ig-us-west \
  --zone us-west1-a \
  --max-num-replicas 10 \
  --min-num-replicas 2 \
  --target-cpu-utilization 0.7
# 为http-ig-us-east实例组配置自动伸缩,目标CPU利用率为70%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managed set-autoscaling http-ig-us-east \
  --zone us-east1-c \
  --max-num-replicas 10 \
  --min-num-replicas 2 \
  --target-cpu-utilization 0.7
# 为tomcat-ig-us-west实例组配置自动伸缩,目标CPU利用率为70%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managed set-autoscaling tomcat-ig-us-west \
  --zone us-west1-a \
  --max-num-replicas 10 \
  --min-num-replicas 2 \
  --target-cpu-utilization 0.7

6.2 监控与日志

使用Google Cloud Monitoring和Logging可以监控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应用程序的日志。
1. 启用监控 :在GCP控制台中,导航到“监控”部分,为VM实例和负载均衡器启用监控。
2. 设置日志收集 :使用Google Cloud Logging收集VM实例和应用程序的日志。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日志:

# 查看public-on-subnet-a实例的系统日志
$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get-serial-port-output public-on-subnet-a --zone us-west1-a

6.3 安全加固

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限制网络访问 :进一步细化防火墙规则,只允许必要的流量。
2. 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 :定期更新VM实例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复安全漏洞。
3. 使用加密 :对持久磁盘和网络通信进行加密,保护数据安全。

7. 故障排除

在部署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7.1 负载均衡器健康检查失败

如果负载均衡器的健康检查失败,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 防火墙规则问题 :检查是否有防火墙规则阻止了健康检查的流量。
2. 应用程序故障 :登录到VM实例,检查应用程序是否正常运行。
3. 配置错误 :检查健康检查的配置是否正确。

7.2 VM实例无法连接

如果无法连接到VM实例,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 SSH密钥问题 :检查SSH密钥是否正确配置。
2. 防火墙规则问题 :检查是否有防火墙规则阻止了SSH连接。
3. 网络问题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7.3 持久磁盘挂载问题

如果持久磁盘无法挂载,可能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 磁盘格式化问题 :检查磁盘是否已正确格式化。
2. 挂载点问题 :检查挂载点是否正确配置。
3. 权限问题 :检查是否有足够的权限进行挂载操作。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在GCP上部署Kubernetes的过程,包括子网、防火墙规则、VM实例、负载均衡器和持久磁盘的配置。同时,我们还介绍了自动伸缩、监控与日志、安全加固等优化措施,以及常见问题的故障排除方法。

8.2 展望

随着云计算和容器技术的不断发展,Kubernetes在GCP上的应用也将不断扩展。未来,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发展:
1. 使用GKE原生功能 :充分利用Google Container Engine(GKE)的原生功能,如自动升级、自动修复等。
2. 集成其他GCP服务 :将Kubernetes与其他GCP服务,如Cloud Storage、Cloud SQL等集成,实现更强大的功能。
3. 探索多集群管理 :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能需要管理多个Kubernetes集群,可以探索使用工具如Anthos进行多集群管理。

流程总结

以下是在GCP上部署Kubernetes的整体流程:

graph LR
    A[创建子网] --> B[设置防火墙规则]
    B --> C[创建VM实例]
    C --> D[设置负载均衡器]
    D --> E[创建持久磁盘并挂载]
    E --> F[设置自动伸缩、监控与日志等优化措施]
    F --> G[故障排除]

操作步骤回顾

步骤 操作内容
1 创建子网,使用 gcloud compute networks subnets create 命令
2 设置防火墙规则,使用 gcloud compute firewall-rules create 命令
3 创建VM实例,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create 命令
4 设置负载均衡器,包括创建实例组、健康检查、后端服务、url-maps等
5 创建持久磁盘并挂载,使用 gcloud compute disks create gcloud compute instances attach-disk 命令
6 设置自动伸缩,使用 gcloud compute instance-groups managed set-autoscaling 命令
7 启用监控与日志,在GCP控制台操作
8 安全加固,包括限制网络访问、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使用加密等
9 故障排除,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处理

通过以上的操作和优化,我们可以在GCP上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可扩展的Kubernetes集群,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的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围绕基于遗传算法的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算法展开研究,重点介绍了一种结合遗传算法的新颖优化方法,并通过Matlab代码实现验证其在复杂调度问题中的有效性。文中还涵盖了多种智能优化算法在生产调度、经济调度、车间调度、无人机路径规划、微电网优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示了从理论建模到仿真实现的完整流程。此外,文档系统梳理了智能优化、机器学习、路径规划、电力系统管理等多个科研方向的技术体系实际应用场景,强调“借力”工具创新思维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从事智能优化、自动化、电力系统、控制工程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尤其适合正在开展调度优化、路径规划或算法改进类课题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遗传算法及其他智能优化算法(如粒子群、蜣螂优化、NSGA等)在任务调度中的设计实现;②掌握Matlab/Simulink在科研仿真中的综合应用;③获取多领域(如微电网、无人机、车间调度)的算法复现创新思路; 阅读建议:建议按目录顺序系统浏览,重点关注算法原理代码实现的对应关系,结合提供的网盘资源下载完整代码进行调试复现,同时注重从已有案例中提炼可迁移的科研方法创新路径。
【微电网】【创新点】基于非支配排序的蜣螂优化算法NSDBO求解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的蜣螂优化算法(NSDBO),用于求解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该方法结合非支配排序机制,提升了传统蜣螂优化算法在处理多目标问题时的收敛性和分布性,有效解决了微电网调度中经济成本、碳排放、能源利用率等多个相互冲突目标的优化难题。研究构建了包含风、光、储能等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模型,并通过Matlab代码实现算法仿真,验证了NSDBO在寻找帕累托最优解集方面的优越性能,相较于其他多目标优化算法表现出更强的搜索能力和稳定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电力系统或优化算法基础,从事新能源、微电网、智能优化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应用于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调度设计;②作为新型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改进基础,用于解决复杂的多目标工程优化问题;③帮助理解非支配排序机制在进化算法中的集成方法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仿真实现。;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深入理解算法实现细节,重点关注非支配排序、拥挤度计算和蜣螂行为模拟的结合方式,并可通过替换目标函数或系统参数进行扩展实验,以掌握算法的适应性调参技巧。
本项目是一个以经典51系列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设计实现的一款高性价比数字频率计。它集成了信号输入处理、频率测量及直观显示的功能,专为电子爱好者、学生及工程师设计,旨在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频率测量解决方案。 系统组成 核心控制器:STC89C52单片机,负责整体的运算和控制。 信号输入:兼容多种波形(如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的输入接口。 整形电路:采用74HC14施密特触发器,确保输入信号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分频电路:利用74HC390双十进制计数器/分频器,帮助进行频率的准确测量。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清晰展示当前测量的频率值(单位:Hz)。 电源:支持标准电源输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功能特点 宽频率测量范围:1Hz至12MHz,覆盖了从低频到高频的广泛需求。 高灵敏度:能够识别并测量幅度小至1Vpp的信号,适合各类微弱信号的频率测试。 直观显示:通过LCD1602液晶屏实时显示频率值,最多显示8位数字,便于读取。 扩展性设计:基础版本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用户可根据需要添加更多功能,如数据记录、报警提示等。 资源包含 原理图:详细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帮助快速理解系统架构。 PCB设计文件:用于制作电路板。 单片机程序源码:用C语言编写,适用于Keil等开发环境。 使用说明:指导如何搭建系统,以及基本的操作方法。 设计报告:分析设计思路,性能评估和技术细节。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