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概念到超级音乐:探索音乐与区块链的新领域
1. 非人类表现力
在未来几十年,利用非人类来源声音进行的创意工作将备受关注。这将推动音乐创作从以主体为导向、基于文本的铭刻转向以客体为导向、基于声音的铭刻,尤其关注我们周围的声音。
1.1 非人类自然声音的音乐创作
传统绝对音乐范式主要依赖人类创作的音乐作品,但拓宽听觉范围,我们会发现巨大的另类声音世界。非人类实体产生的声音输出本身就可以作为音乐对象进行研究。“表现力”这一概念长期以来被认为仅源自人类或人类活动,但现实主义和新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事物的表现力,将焦点从人类对事物的体验转移到事物本身。
以声音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洛佩斯(Francisco López)的《La Selva》(1998 年)为例,这首音乐并非代表哥斯达黎加的自然保护区“La Selva”,尽管它包含一些可被理解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但创作的本质根植于“声音物质”的概念,而非记录性方法。因此,对非人类来源声音的艺术研究不应旨在单纯呈现自然声音,而应超越以主体为导向的创作,进行以客体为导向、基于声音的探索,尤其关注自然、技术以及我们周围所有声音(自然和人造)的非人类表现力。
1.2 AI 生成的音乐实体
另一种非人类声音生产形式与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实体密切相关。自 2010 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呈指数级增长,目前正经历爆发式发展,这不仅得益于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新可能性。作曲家兼程序员亚当·卢卡夫斯基(Adam Łukawski)正在将基于算法和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扩展到区块链领域,将“交易”时刻转变为一个充满美学、认知和感官变化的创造性变革过程。他提出的“表演性交易”创新概念,促进了由多种输入产生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