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超音乐:从概念到实践
1. 去中心化音乐与超音乐概念的诞生
去中心化音乐的方法允许从现有元素中涌现出新的组合,它更关注“生成”的过程而非“存在”本身。这种方法为未曾思考和预料的事物创造了空间,将传统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固定实体转变为动态、发展的结构。它强调实验和积极创造新编排的重要性,是一种建设性的实践,包括审视认知复杂性、识别和分离组件、探索其起源以及提出问题以预测未来可能性。
超音乐概念的发展与蒂莫西·莫顿的超客体生态哲学概念相关。超客体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于人类大规模分布的事物,其寿命比人类长得多,例如全球变暖。音乐作为超客体,由无限的组成部分和过程构成,大部分时间处于虚拟状态,但可以通过众多相互关联的现象被感知。
超客体具有五个共同属性:
- 粘性 :它们会“粘”在与之相关的存在物上。
- 非局部性 :超客体的任何“局部表现”都不是直接的超客体本身。
- 时间波动 :它们从过去延伸到未来,不仅存在于时间中,还能发射时空,加速或减缓周围的事件。
- 分阶段感知 :只能部分地被理解,需要不同阶段才能被感知。
- 客体间性 :它们的影响可以在由客体美学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空间中被检测到。
这些属性可以应用于音乐作品,尤其是在将音乐作品视为组合的观念下。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音乐表演者、作曲家和音乐学家所处理的信息远远超过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形式中表达的内容,这正是超音乐的领域。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