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诊断中的智能纳米生物传感技术
1. 引言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准确、快速的诊断技术至关重要。传统的临床检测方法可能存在缺陷,因此各种新型的生物传感技术应运而生,为新冠病毒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用于新冠病毒诊断的纳米生物传感技术,包括基于二维金纳米岛的传感器、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石英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器、比色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以及其他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等。
2. 基于二维金纳米岛的传感器
2.1 原理
通过使用互补DNA受体对二维金纳米岛(AuNIs)进行功能化,实现对选定序列(如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开放阅读框1ab(ORF1ab)和E基因)的实时、无标记检测。为了提高传感平台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将PPT和LSPR换能器的等离子体共振在两个不同的入射角下结合,并在两个不同的波长下进行激发。
2.2 优势
该传感器具有出色的检测能力,对特定靶序列的检测限(LOD)低至0.22 pM。此外,它还能在多基因混合物中准确识别靶基因,是一种简单易实现的分析设备,可提供快速的即时诊断,减轻了基于PCR检测的压力。
3. 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BioFRT)
3.1 特点
基于传统FET系统的智能传感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能在极小体积中即时检测目标分析物的特点。其显著组件是由漏极、源极和栅极组成的三电极结构,可精确诊断病毒疾病和检测小分子。
3.2 工作原理
目标分析物与固定在高导电芯片表面的识别组件结合,会导致表面电位的微小变化,该变化可被传感器跟踪。使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