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聚类中的K均值算法
1. K均值算法的基本原理
K均值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将数据点划分为k个簇,使得簇内的数据点彼此相似,而簇间的数据点差异较大。K均值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 初始化聚类中心 :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 分配数据点 :计算每个数据点到每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
- 更新聚类中心 :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即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并将其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 重复迭代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
1.1 初始化聚类中心
初始化聚类中心是K均值算法的关键步骤之一。常见的初始化方法包括:
- 随机选择 :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 K-Means++ :通过加权选择数据点来初始化聚类中心,从而减少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
1.2 分配数据点
在分配数据点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来衡量数据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相似度。具体公式如下:
[ d(x_i, c_j) = \sqrt{\sum_{m=1}^{p} (x_{im} - c_{jm})^2}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