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选择在微阵列数据中的应用
1. 引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微阵列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基因表达模式的重要工具。然而,微阵列数据的特点是样本数量少但属性(基因)数量巨大,这给数据挖掘和分类算法带来了挑战。属性选择作为一种预处理技术,旨在减少不必要的属性,从而提高分类器的性能和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属性选择在微阵列数据中的应用,包括方法、实验和结果分析。
2. 属性选择方法
2.1 过滤方法
过滤方法是一种独立于分类器的属性选择技术,它通过探索训练数据的内在特性来评估属性的重要性。常用的过滤方法包括距离度量、信息度量、依赖度量和一致性度量。
2.1.1 距离度量
距离度量用于计算两个属性之间的差异。对于二分类问题,如果属性 (X) 比属性 (Y) 在两个类别的条件概率之间产生更大的差异,则属性 (X) 更具偏好。公式如下:
[ \text{len}(a, b) = \sqrt{(x_a - x_b)^2 + (y_a - y_b)^2} ]
2.1.2 信息度量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IG)是一种常用的信息度量方法。它衡量一个属性的信息增益,定义为使用该属性前后的不确定性差异。公式如下:
[ \text{IG}(X) = H(Y) - H(Y|X) ]
其中,(H(Y)) 是目标属性 (Y) 的熵,(H(Y|X)) 是给定属性 (X) 的条件熵。
2.2 包装方法
包装方法依赖于特定的分类器来评估属性子集的质量。它使用数据挖掘算法本身进行子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