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场所的延展开放性:创造性生成之地
在探讨哲学中关于“场所”的概念时,我们往往陷入传统思维的困境。传统上,场所常被简单地归为空间的一部分,时间和空间也常被孤立地定义。然而,马丁·海德格尔和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场所与创造性生成之间的关系。
对场所的定性解读
圣奥古斯丁曾说,他知道时间是什么,只要他不必解释它。场所也是如此,若不局限于既定的传统观念,我们很难对其进行恰当的描述。在哲学史上,场所常被简化为空间的“变体”,如同洛克所说,场所成了一种“地点”,即用于建筑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单调空间。在过去两百年以时间为中心的哲学思潮中,场所几乎消失殆尽。
杰夫·马尔帕斯试图通过拓扑关系来把握场所的独特本质。他认为“场所”概念表达了不同物体、行动和事件之间的拓扑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地图上的一个点,也可以是某人或某物所处的特定区域。在这种解释中,场所和空间的本质区别得以显现:场所具有定性特征,而空间则被视为定性均匀且可量化的。
亚里士多德也认识到场所和物体的基本定性本质。他认为特定的场所有特定的性质或本质,决定了哪些物体倾向于向这些场所移动。例如,火性物体倾向于向上移动到火性场所,而土性物体则倾向于向下移动到地球中心的土性场所。这表明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不存在同质的几何空间,场所无论是否被物体占据,都具有不同的性质。
此外,思考场所还需考虑其与时间性的联系。传统上,时间和空间都通过运动或变化来定义。柏拉图将时间定义为“永恒的运动影像”,通过天体的运动来界定时间;而亚里士多德则将时间定义为变化的度量,将场所定义为可扩展的界限。这种时空交织不仅存在于早期的哲学思考中,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也有所体现。我们使用空间隐喻来思考时间,如“展望未来”“困难已过去”等。牛顿科学也表明,时间和空间相互依存,我们无法孤立地理解它们。
这些定性和时间上的纠缠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空间和时间,而场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以生成之在为基础思考场所的延展开放性
海德格尔和怀特海都认识到场所的定性本质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紧密交织。他们将实际存在、具身存在、场所性和持续性联系在一起,并将其建立在对“存在”作为事件性、过程性和持续性的理解之上。
海德格尔用“An - wesen”(在场、发生的存在)或“Wesen”(本质化)来指代生成之在,而怀特海则将其称为“实际实体”或“实际场合”(即过程)。“生成之在”描述了一种存在形式,它既是时间性的,又是根本性的关系性的,并且对创造性的发展开放。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在 - 世界之中存在”和“与 - 他人共在”的特征表明,此在是一种生成之在。“在 - 世界之中存在”并非指一种空间关系,而是此在以关怀的方式与世界的互动,这种关怀需要时间来展开。而“与 - 他人共在”则强调了此在的关系性。
在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中,他将此在的事实性视为一种事件性的发生,明确地将此在视为生成之在。这与他对存在及其开放性的事件性理解相关联。
然而,以生成之在为基础思考场所面临着一个根本问题:如何思考通过生成之在实现的场所的延展开放性?自巴门尼德和柏拉图以来,我们知道与真正变化的事物进行充分的互动甚至获得相关知识是不可能的。海德格尔和怀特海都认为,为了能够思考任何事物(包括场所)的真正持续性本质,需要在认知方式上进行转变。
从计算性思维到沉思性思维的转变
思维有不同的形式。通常,我们认为思维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实践或理论推理,具有范畴、图式、理性和逻辑等特征,即计算性思维。海德格尔认为,虽然这些计算性的反思方面很重要,但它们并不全面。他提出了一种补充性的思维形式,即“沉思性思维”。
“沉思性思维”是一种对具体给定现象本身的解脱,是一种有意识地放松但专注地指向现象的方式,让现象以其完整的复杂性呈现出来。它是一种相遇的形式,是一种开放、动态且灵活的适应待思考事物的连续运动。
计算性思维的局限性在于,它没有与具体给定现象的复杂本质进行真正的互动,而是以特定目的为导向对现象进行简化处理。哲学家和研究人员常常承认在处理问题时使用了简化的模型,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
科学虽然能够解决问题和计算解决方案,但它并没有深入思考事物的真正复杂性。怀特海也指出,使用抽象概念来增加对世界的认识有其优势,但这种方法本质上是有限的。
哲学不能完全摒弃抽象概念,但应该用能够引导听众回到原始经验的语言来表达所经历或理解的事物。沉思性思维试图适应现象的复杂性,让我们的描述由经验中的复杂情况引导,而不是被传统、语言或熟悉的语言游戏所塑造。
海德格尔和怀特海都强调计算性思维和沉思性思维需要平衡。计算性思维和沉思性思维都有其必要性,但目前计算性思维的主导地位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在一般性思考和具体细节感知之间找到平衡,以充分理解事物。
| 思维类型 | 特点 | 局限性 |
|---|---|---|
| 计算性思维 | 以结果为导向,基于范畴、图式、理性和逻辑 | 忽略具体现象的复杂性,难以全面理解事物 |
| 沉思性思维 | 对具体现象的解脱,关注现象的复杂性 | 难以用传统方式表达和概念化 |
下面是思维方式转变的流程图:
graph LR
A[传统计算性思维] --> B[认识到其局限性]
B --> C[转向沉思性思维]
C --> D[关注现象本身]
D --> E[理解事物的复杂性]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怀特海和海德格尔如何思考场所的生成,以及这种思考对我们理解现实的意义。
论场所的延展开放性:创造性生成之地
怀特海对场所生成的思考
怀特海试图通过揭示事件的实际开放性展开,让我们能够以沉思性思维思考真正的变化。他将过程或事件描述为在特定时空发生的事情,并强调我们应从“此时此地”的体验出发,关注实际现象,这样才能看到存在的过程性本质。
例如,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被车撞是一个事件,但一座金字塔在一天内的存在同样是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事件。然而,语言和概念分析往往使我们将事件的复杂性分解为时间、空间和物质三个独立且被视为不变的因素。实际上,我们从未独立地体验过这些元素,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将这些抽象元素视为比实际过程更基本的存在,是怀特海所说的“错置具体性的谬误”。
那么,如何正确思考实际过程的动态开放性呢?怀特海认为,传统独立于物体的空间概念过于抽象,无法帮助我们理解场所。他从“延展”这一可体验的性质出发,认为时间源于持续的延展,空间源于延展的“宽敞性”,二者共同构成了广泛连续体。
“延展”通常有“伸展”和“占据时空”两种含义,怀特海强调的是第一种。这意味着没有不涵盖宽敞延展的持续延展,反之亦然。时间的展开需要空间,空间的形成也需要时间,这种延展的、综合的性质将“场所”和“生成”联系起来。
对于怀特海来说,广泛连续体是生成的纯粹创造性潜能,它不是独立于实际场合(构成现实的基本过程)的客观存在,而是通过实际场合的生成过程中出现的关系模式得以实现。每个实际场合在生成过程中展开或延伸一定的空间区域和持续时间,场所的空间化也是其时间化。因此,场所不能被视为线性、几何的或空的容器,而是通过创造性生成而产生和实现的开放性。
以下是怀特海对场所理解的要点总结:
1. 从“此时此地”的体验出发,关注实际现象的过程性。
2. 批判将事件分解为独立元素的计算性思维,避免“错置具体性的谬误”。
3. 以“延展”为基础理解时间和空间,二者构成广泛连续体。
4. 广泛连续体是生成的创造性潜能,通过实际场合的关系模式实现。
5. 场所是通过创造性生成而产生和实现的开放性。
海德格尔对场所事件的思考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语境中讨论“场所”,会让人联想到杰夫·马尔帕斯对海德格尔的解读。马尔帕斯正确地指出了海德格尔对场所的“调谐”以及这种调谐的空间维度,但结合海德格尔后期关于“在场/发生的存在”(Anwesen)和事件的哲学,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主题的探讨。
在《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中,海德格尔认为时间和空间、大地和世界、澄明和自我遮蔽并非独立的线索,而是相互交织的。他将场所视为在场的居所,在《莫伊拉(巴门尼德,残篇八34 - 41)》中有所体现。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曾认为此在的特定空间性必须基于时间性,但后来他认识到从时间性推导人类空间性是站不住脚的。在后期哲学中,他通过思考“时间 - 空间”(Zeit - Raum)或“时间 - 游戏 - 空间”(Zeit - Spiel - Raum)来探讨时空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中,海德格尔提出只有沉思性思维才能被“存在”(Beyng)的“犹豫的自我抑制”所引导,从而思考时空的原始统一。这种思考会遇到“瞬间之地”(Augenblicksstätte),它是生成之地、真理本质和事件发生之地,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原始统一与开放性。
“时间 - 游戏 - 空间”强调了基于“瞬间之地”的持续宽敞性的创造性开放性。它是事件发生的开放性、余地或范围,是一种无法封闭的创造性潜能,为“存在”的发生保持开放。
“瞬间之地”为事件提供了余地,开启了时空,使真理得以发生。思考“时间 - 游戏 - 空间”就是思考历史本质的发生,为“存在”的真理的投射和奠基性开启做准备。
以下是海德格尔对场所思考的关键内容表格:
|概念|含义|作用|
| ---- | ---- | ---- |
|瞬间之地(Augenblicksstätte)|生成之地、真理本质和事件发生之地,时间和空间的原始统一与开放性|为事件提供余地,开启时空,使真理得以发生|
|时间 - 游戏 - 空间(Zeit - Spiel - Raum)|基于“瞬间之地”的持续宽敞性的创造性开放性|为“存在”的发生保持开放,是事件发生的开放性、余地或范围|
下面是海德格尔思考场所的逻辑流程图:
graph LR
A[传统时空分离观念] --> B[认识到其局限性]
B --> C[转向沉思性思维]
C --> D[倾听存在的犹豫自我抑制]
D --> E[遭遇瞬间之地]
E --> F[理解时空原始统一]
F --> G[思考时间 - 游戏 - 空间]
G --> H[认识场所的创造性开放性]
总结
通过对怀特海和海德格尔思想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沉思性地与实际变化和运动的真实相互关联的复杂性相遇,场所的原始形式得以显现。从生成之在、过程或事件的体验出发,我们无法清晰地区分时间和空间,或者说“宽敞性”和“持续性”,因为任何生成、变化和运动都与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质量相关联。
“场所”可以作为这种延展开放性的名称,它是一个开放的时间“容器”,既允许这些运动展开,又通过这些运动得以实现。怀特海和海德格尔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场所、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创造性生成中的作用。在当今的思考和研究中,我们应该平衡计算性思维和沉思性思维,以更全面地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超级会员免费看
736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