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综述
1. 水稻病害识别方法
在水稻病害识别中,综合运用形状和纹理特征能提高分类准确性。例如,在区分某些病害时,若仅使用形状特征,如Model 3,其分类准确率会降至82.4%。而像RBLB(细菌性叶枯病)因其结构细长,易与RB(稻瘟病)和RSB(纹枯病)区分,但难以对后两者进行分类。总体而言,结合形状和纹理特征对这三种病害进行分类,能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另外,Ren等人在2010年对植物抗病性进行了研究。他们将基因表达数据分为小样本和高维度两类,对四个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前两个基因与抗病性有很强的关联,而后两个基因由于植物的刺激响应影响,未表现出抗病性。在植物的八种抗性中,有四种对植物抗病性有一定作用。
2. 遥感技术在水稻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Zhihaoqin等人在2003年提出,遥感技术的目的是在可见光和红外区域进行水稻病害检测。通过对地面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宽带遥感影像适用于此应用。部分影像的相关性达到0.62(如RI14、SDI14和SD124),这对水稻病害识别具有重要价值。该方法对地面数据分类的准确率为70%,但由于影像重叠严重,在病害感染程度较低(DI < 20%)时,难以区分健康植株和感染植株,误差率近13%;而在感染程度为中度到重度(DI < 35%)时,识别更为准确。因此,宽带遥感影像适用于水稻病害检测系统。
3. 水稻病害的量化方法
量化水稻病害的目的是确定病害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量化技术:
- 模糊逻辑 :Zhiyanzhou等人在2009年指出,水稻飞虱(RPH)(包括褐飞虱、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